淮滨论坛

标题: 狮子拜门头 [打印本页]

作者: 淮上苔    时间: 2015-4-22 08:21
标题: 狮子拜门头
狮子拜门头
淮高  杨建平
   提起狮子拜门头的事,即使有点年纪的人,也许只能是美好的回忆了。至于年青人呢,估计是闻所未闻的事了。
   狮子拜门头,是淮滨的传统习俗,就是玩狮子的挨家挨户拜年贺喜。一般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开始,正月底结束。玩的人乐在其中,看的人也是乐在其中。
   记得小时候,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说是晚上,其实天还亮着呢。人们常说,早十五,说的就是吃元宵节的晚饭,是要早一些,甚至是越早越好。吃过元宵晚饭,小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打着灯笼,冲出家门,聚集到路坝头,对着远处的灯光指指点点,盼望着远处的锣鼓声越来越近,那闪烁的灯光充满着神奇的魔力。因为,他们知道,那是舞狮子行进的大队人马。舞狮子,在我们家乡叫玩狮子。孩子们的最为欣赏的节目就是狮子拜门头。
   一个领头人,手举火林子,走在玩狮子的队伍的最前面。火林子,其实就是装到竹竿顶端的一盏灯,只不过做工考究一些,装饰复杂一些。看谁家门前悬挂有灯笼,就说明主人家已准备好迎接狮子拜门头了。如果不悬挂灯笼,就说明这家不欢迎狮子拜门头。进到人家院子之后,领头人口中总是高呼着一些喜庆的礼赞之词。这时,狮子迎着主人家燃放的鞭炮声,冲到主人家的门前,跳跃揖拜。有的主人还要焚香烧纸,以示欢迎。领头的高声贺喜几通,随行的就附和几通,锣鼓就跟着敲响几通,狮子就随着拜上几拜。场面煞是壮观,人山人海,前呼后拥,热闹非常。贺喜的词,一般是那门去,这门来,一有喜,二有财家旺,财旺,儿孙旺金满堂,银满堂,儿孙后代坐满堂金满山,银满山,子子孙孙做高官等一类的好听的祝福的话。这些溢美之词,我们称为贺喜。祝贺之后,狮子就会做一些像调头,盘旋,打滚,赶蚊子之类的简单动作。然后,狮子在门的两边和门头做一些扑咬的动作,狮子的上下嘴唇,撞到一起发出的“呱嗒”“呱嗒”的响声,甚是好听。这样之后,拜门头的仪式就基本完成了。最后一个动作,那就是吃封子,这是玩狮子最为开心的事。吃完封子,狮子拜门头就正式结束了。
    封子,就是用红纸包的红包。在狮子到家之前,主人家就会准备好一个红包。封子,即是对玩狮子师傅辛苦的回报,是对自家获得吉祥贺喜的感谢,也是展示主人家豪爽慷慨的好时候。封子里的钱数不拘多少,家庭困难一点的至少也要包上一元、两元,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可以包上五元或十元。但不管多少,都要藏起来,让玩狮子的自己来找,也就是吃封子。这也是玩狮子最兴奋的时候,也是最有挑战的时候。因为,主人家藏封子都有一番精心的设计。一般情况是放到门头上或屋檐下,也可以放到自家堂屋中。当然,封子里的钱数少的,难度一般会小一点,放在门头上和屋檐下那些易于找到的地方。那些家庭殷实的为了讨得来年的吉祥,把封子包的大大的,当然也藏的严实一些,希望狮子在家停留的时间可以长一些。有的会放在堂屋的供桌后,有的干脆放到堂屋的二梁上,甚至有的还把封子放到卧室里。这样,狮子就可以到正堂屋里,拜上几拜,把各个角落咬上一咬,有时还可以到床上打几个滚。对于玩狮子的来说,虽然耗时间长一些,因为封子大,他们也是非常乐意多玩一会的。有的主人家特别热情,在自家院子里,也有的是在堂屋里,摆上方桌、椅子和凳子等道具。什么海底捞月,什么猛虎下山,什么狮子滚绣球等精彩节目,都会一一上演。一些高难度的动着,常让小孩子们感到不可思议,当然,对玩狮子的也是佩服得是五体投地。
   在狮子拜门头的时候,也是小孩子最兴奋的时候。狮子拜完这家到那家,因为到不同的家庭,他们只要跑快一点,都可以跑在最前面,都可以抢占最有利的位置。当然,也就可以和狮子有最近距离的接触的机会。这时,孩子们可以趁机摸一摸威武雄壮的狮子身上的长毛,可以偷偷地摸一下平时看着都害怕的狮子的屁股,还可以肆无忌惮地报复一下狮子曾经对自己的冒犯。有时,还可以使点小坏,用手捅一下狮子的屁股,用脚踩一下狮子的脚。虽然,大人们的那些祝贺之词,小孩子似懂非懂,但听起来就是爽,因为他们要的就是高兴就好。尤其是,看到领头人激昂慷慨的表演,看到知人家写在脸上的笑意,小孩子们的附和声更是喊得山响。元宵节的欢庆让人感受到什么是快乐。
   如今,庆祝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方式日趋多样。狮子拜门头的传统习俗,离我们越来越远,已渐渐成为了美好的回忆。我们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应该感到悲哀。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4-22 09:15
一次发太多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4-22 14:47
现在还在乡下流行
作者: 小百姓一个    时间: 2015-4-24 09:22
标题: 回 寻找姚黄 的帖子
寻找姚黄:一次发太多了 (2015-04-22 09:15) 
是够多的,看不过来了,眼都瞧疼了~~~~~~~~。
作者: 淮上苔    时间: 2015-4-24 10:12
节日文化的弘扬是每个文化人责无旁贷的责任,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4-24 14:29
适可而止呀

内容来自[短消息]
作者: 小百姓一个    时间: 2015-4-24 15:21
标题: 回 寻找姚黄 的帖子
寻找姚黄:适可而止呀

内容来自[短消息]  (2015-04-24 14:29) 
楼主写的不错才硬看!
作者: 不在堕落    时间: 2015-4-24 15:25
现在好像还有吧。
作者: 青云画室    时间: 2015-4-24 18:12
小时年味重,现在不能比。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4-25 09:23
对。有专业水平

内容来自[短消息]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4-25 09:23
看看绝对有好处

内容来自[短消息]
作者: 淮上苔    时间: 2015-4-27 07:34
传统的节日文化与我们渐行渐远,尤其是年青人知识多了但文化少了,自我多了责任少了,




欢迎光临 淮滨论坛 (http://www.huaibin88.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