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标题: 从春秋到明清,中华民族是如何变坏的? [打印本页]

作者: 中国好司机    时间: 2015-10-3 12: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2:42
看了一部分,觉得最糟的时代应该是当下,这里不是指生活水平,而是指道德水平。
作者: 还叫依玫    时间: 2015-10-3 13:22
太长,不看~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0-3 14:30
标题: 回 寻找姚黄 的帖子
寻找姚黄:看了一部分,觉得最糟的时代应该是当下,这里不是指生活水平,而是指道德水平。
 (2015-10-03 12:42) 
历史上道德最坏的时期?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4:31
标题: 回 淮河左岸 的帖子
淮河左岸:历史上道德最坏的时期? (2015-10-03 14:30) 
怎么说呢,反正目前中国人的素质前所未有地低。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0-3 14:32
奥?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4:33
标题: 回 淮河左岸 的帖子
淮河左岸:奥? (2015-10-03 14:32) 
政治生态环境对民间对社会影响很大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0-3 14:34
标题: 回 寻找姚黄 的帖子
寻找姚黄:政治生态环境对民间对社会影响很大 (2015-10-03 14:33) 
是吗?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4:36
标题: 回 淮河左岸 的帖子
淮河左岸:是吗? (2015-10-03 14:34) 
清朝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人给他们带路。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0-3 14:37
这种人肯定还有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4:39
你看现在,大量移民,国内地沟油屡禁不止;拐卖儿童屡禁不绝,种种问题,已经使一部分人失去了对政府的信心。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0-3 14:40
是呀,食品药品长期乱而不治,令人叹息。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4:41
按下葫芦浮起瓢,真没办法吗?还是官府的问题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5:24
这是一张珍藏在美国国家博物馆(史密森尼博物院)的老照片,记载了八国联军1900年8月14日攻入北京城的历史瞬间。这张照片显示,联军正在顺外城的下水道攻入城内。让人惊讶的是,当他们爬上岸时,京城百姓居然齐齐站在河沿,作围观状。这张照片最近在网上流传,引起纷纷议论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5:25
按照今上的解释,八国联军打进京城,应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才是,京城百姓起码应该和慈禧太后一样四散逃亡躲避战火。然而,我们从照片中,却没有看到百姓表现出害怕的样子,而是袖着手,抻着脖,平静地围观,仿佛希望眼睁睁看着垮掉——就差跳着脚叫好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5:26
煌煌京畿被洋人攻陷,皇城根下的子民不说跟洋人死磕,至少要比划一下,真的假的表示效忠大清,怎地却摆出一副与己无关的看热闹神态?这显然不是摆拍,而是真实的历史记录——京城百姓并不爱大清。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5:26
据史料记载,从天津进至北京的部队其实只有七国(德国只为象征式的掌旗兵),不到2万人,分别为:日军8000人,俄军4800人,英军(主要为锡克兵)3000人,美军2100人,法军800人,奥军50人,意军53人。而当时沿途的清兵和义和拳民估计有15万之多,加上京畿卫戍部队,不下20万之众。朝廷和洋兵的比例悬殊到10:1。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5:27
就装备和军事态势上看,洋兵有的滑膛枪,清兵一样不缺;洋兵的重武器比如点药捻子的火炮,还不如守城的清兵多;洋兵瞎子摸黑长途跋涉,时值8月,气候炎热而潮湿,加上沿途浓密的玉米地形成天然屏障,为洋兵进军增添了种种困难;清兵则本土作战以逸待劳,还有山东、河北以及京畿无数拳民助战。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5:27
对清兵战力的分析,联军并不敢低估,因为很明显,战场局势绝对有利于大清国。德军在北京陷落之后两个月才到达中国,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7月2日发布的命令中说:“你们知道,你们面对一个狡猾的、勇敢的、武备良好的和残忍的敌人。假如你们遇到他,记住:不要同情他,不要接收战俘。”显然,他们做好了打恶仗的准备。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5:28
出乎意料的是,8月4日,联军向北京进逼,沿途并没有遇到真正有力的抵抗。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5:29
过去老说“落后就要挨打”,现在查证,GDP全球老大,怎叫落后?倒是“围观就要挨打”。民心不可违呀,貌似强大的,一瞬间就垮得一塌糊涂。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0-3 15:31
这些资料都不是课本上的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5:31
标题: 回 淮河左岸 的帖子
淮河左岸:这些资料都不是课本上的 (2015-10-03 15:31) 
网上搜到的,都是事实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0-3 15:32
一个国家,老百姓不爱你,就完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5:33
大清跟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一样,看似很强大,实际上一触即溃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0-3 15:34
军队和老百姓都不愿意为统治者卖命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5:35
伊拉克轻易被占领,正是其失掉民心的表现。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0-3 15:35
是的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0-3 15:38
网上搜到的笑话:
儿子从小就想参军,终于有机会了就走到父亲跟前说:
“我要参军保卫国家,如果美帝国主义真敢入侵……”
“啪“,父亲一个耳光扇过来。
父:家人都保不了,还保卫国家?你说说美国人能抢你啥?国家啥东西需要你保卫?
子:我要保卫咱的土地……
父:嘿嘿,你先说说你哪来的土地?连几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都买不起,就算买得起也只有70年暂时的使用权,还土地?等你有了土地再去保卫吧!
子:美国想吞并我们…
父:你不是天天想出国吗?你同学不也是一大堆想出国吗?吞并了把出国费也省了。
子:被美国吞并了都白人说了算,中国人都成二等公民了。
父:美国选总统都是一人一票,要合并了咱中国,13亿华人对他2亿白人,谁说了算?
子:美国人打过来,会颠覆我们的人民政府,我要保卫人民政府!
父:“啪”(又是一记耳光),你究竟想保卫谁?国税局?财政部?发改委?证监委?卫生部?药监局?房管局?规划局?计生办?城管?还是足协?你如果想保卫这帮混蛋,看老子不打断你的腿…… (儿子赌气地)我想通了,如果美国入侵,我去给美国大兵开门带路!父:“啪”(又是一记耳光),还能轮到你?,领导早排队带路了,现在你就赶紧好好学习,将来当领导。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5:39
看过这个笑话,虽然是笑话,却有一定的启发性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0-3 15:40
感觉说得就像大清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5:40
哈哈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5:56
民风淳朴的社会,必定有一个清明的政治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0-3 15:57
标题: 回 寻找姚黄 的帖子
寻找姚黄:民风淳朴的社会,必定有一个清明的政治 (2015-10-03 15:56) 
比如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5:59
汉代的文景之治时期,民间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说法,虽然夸张,但反映了当时的民风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0-3 15:59
是啊,历史流传下来,不是空穴来风。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6:00
还有唐太宗时期贞观之治,一年全国被处死的犯人才23个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0-3 16:01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6:02
所以,民间风尚如何,直接反映统治者清明和昏庸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0-3 16:03
说得对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0-3 16:11
过去的课本说历史上较好的朝代,就说底层老百姓还是很苦的。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6:12
哈哈,只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底层老百姓才是幸福的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0-3 16:13
说历史上被歌颂的朝代都是往统治阶级脸上贴金。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3 16:14
现在那个电视台追着人家问你幸福吗?就不是往脸上贴金了?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5-10-3 16:14
哈哈。
作者: 中国好司机    时间: 2015-10-4 06: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中国好司机    时间: 2015-10-4 06: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5-10-4 06:40
共饮淮河水:龚自珍的儿子
(2015-10-04 06:02)
没错
作者: 跳出井口看看    时间: 2015-10-4 07:04
标题: 回 寻找姚黄 的帖子
寻找姚黄:所以,民间风尚如何,直接反映统治者清明和昏庸 (2015-10-03 16:02) 
正是




欢迎光临 淮滨论坛 (http://www.huaibin88.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