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标题: 淮滨作家王新华先生散文《温暖的大雪》欣赏 [打印本页]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2-9 14:38
标题: 淮滨作家王新华先生散文《温暖的大雪》欣赏


    夜半醒来,屋子里亮晃晃的。我知道,外面下大雪了。这是腊月,上小学的孩子们已经放年假了,大人们用不着按时起来给他们做饭吃了。在这乡村的大雪天,这一觉,真不知道要睡到什么时候。
    可是,天刚亮,就有人在大声地叫门。我赶紧穿好衣裳,出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个男人。他的身后是一串深深的脚印。他挑着两个纸箱子,箱子和他的身上,都落了一层雪。
    我知道,我一直都不情愿甚至是有些害怕的事情,还是来了。
    来人是我一个朋友的弟弟。他是送年货的。“送年货”,其实就是卖年货。在我们乡下,一到腊月临近年关,做点小买卖的人便想着法子推销年货,弄点过年钱。从萝卜、青菜,香、蜡、纸、炮,烟、酒、糖、果,还有门神,啥都送。这些送上门的东西往往是质量不高,价钱不低。大伙对这路货一般都是躲着。货主心里清楚,所以没有自己走村串户叫卖的。他们都是把货带到有亲戚朋友的村庄,叫人家领着他挨家挨户地送,没现钱不要紧,先记着,过两天来收,只要能出手。总之,商贩卖货,“地主”卖脸。有的人脸面宽,有的人脸面窄啊。要是叫村长,村支书领着,那货卖的肯定顺水又顺风。一般的人,人缘不好的人,那就不容易了。你堆着笑走到人家门前,人家说:俺在集上买过了!这一句话,就把你给打发了。一个村子拜过来,好话没少说,口干舌燥的,结果东西还剩一大半,那个时候,难堪的就不是货主,而是你这个“地主”了。
    今天客人挑来的两箱子,是鞭炮。乡下人过年,鞭炮可是一大主角。不管穷富,鞭炮一响,喜气洋洋。大伙对鞭炮都很在乎。在乎的不是大小,大小那是看自己钱花的多少,在乎的是它的劲头。大年三十,谁都怕一挂鞭炮放的不接气,稀稀拉拉的,有的甚至还“断了气”,要点二火。大年夜遇到这样的事,一家老小都感到晦气。这一个年过的都不开心。在集市上买鞭炮,大伙都有自己信得过的店家,有的人认着一家,多年不变。
    人家一大早顶着大雪来咱家了,心里不欢迎,是明摆着的。可是,大场面不能不顾啊,忙还是要帮。妻子,母亲生火做饭。我带着客人和这一挑子货,出门。那一刻,我感到就像出门逃荒一样艰难。一阵冷风旋起,裹了我一身雪……
    可是,一顿饭的功夫,我们就转了回来。
    这个结局,是我没有想到的。村上的家户过半的时候,那两箱子鞭炮就全部送完了。
不过,有两户人家锁上了门。大清早的,一家人哪里去了?我明白,他们很可能是知道风声,在躲避我们。村子里,这两家人过日子最能算计。记得有一回午后我到其中一户家里窜门,那正是三伏天,那一家人躺在地上,手里摇着芭蕉扇,头顶上的吊扇却纹丝不动。就说买鞭炮,他们会一直捱到腊月最后一个集日,店家怕窝了货不得不降价的时候,才伸手。像我们今天这样送货上门的,那几乎是一概拒绝。也有人硬把东西丢在那里,一会儿,大人就会打发小孩子把你送回去。今天,这两家人也同样没有接受我们。他们躲起来了。可是,这中间毕竟还隔了一层,毕竟没有硬生生拒绝。他们用这种办法保护了自己的两斤盐钱,也保护了我同样不值钱的面子。大雪天里躲到哪里呢?赶快回来吧!
    也许是这一圈子的走动,这场大雪,一点也不冷了。
    客人自然是很满意。我们要喝酒了。他对我说:老哥,不管穷富,这就是一个人的本事!
    年前,我决定过罢年跟村里的人一起出去打工,挣钱。后来,却没有动身。现在想来,就是这一件小事,让我在这个村庄上又坚守了一年。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2-9 14:41
王新华先生,淮滨新里镇赵庄人,现居于江苏吴江市。王先生的散文多次被《散文选刊》、《小小说选刊》,《读者文摘》所转载。其散文《流转》获得《黄河文学》奖。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2-9 14:43
读完了。这文章写得很真实,我们村过去经常有这样的事情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2-9 14:44
这篇文章写的有些时候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2-9 14:46
淮河左岸 发表于 2016-2-9 14:44
这篇文章写的有些时候了。

对,有些年头了。过去,村里经常有人本地人领着外地人卖粉条、粉面等物品。有的是乡里干部的亲戚。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2-9 14:46
还有来换大米的。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2-9 14:48
零几年时,还有来推销茶叶、土豆的县乡干部
作者: 孤灯下亮    时间: 2016-2-9 14:49
接地气的文字。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2-9 14:51
大部分都是上世纪末以前的,现在已经没有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2-9 14:54
早些时候,是推销给私人的,凭关系,不强买强卖。后来直接送给村干部,村干部再分给小组长。多是能够着人的。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2-9 14:55
从这件事可以看到,歪风邪气收敛了。消失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2-9 14:56
过去本村的猪死了,也是挨家送一点,这都是帮忙。与后来的强买强卖性质不同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2-9 14:59
孤灯下亮 发表于 2016-2-9 14:49
接地气的文字。

真实亲切。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2-9 15:00
寻找姚黄 发表于 2016-2-9 14:59
真实亲切。

今天没出去拜年吗?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2-9 15:02
淮河左岸 发表于 2016-2-9 15:00
今天没出去拜年吗?

没有。昨天去乡下,把嗓子喝坏了。今天在家休息。老弟今天没喝多吧?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2-9 15:03
寻找姚黄 发表于 2016-2-9 15:02
没有。昨天去乡下,把嗓子喝坏了。今天在家休息。老弟今天没喝多吧?

喝了两杯,也是没敢喝多,昨天喝过量了,现在头还疼。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2-9 15:04
酒这东西,喝一点有些许好处,过量了就损害身体。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2-9 15:04
以后还是少喝为好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2-9 15:05
对。
作者: 冬雪冰阳    时间: 2016-2-9 17:41
读着真实亲切!

作者: 安沫    时间: 2016-2-9 17:55
寻找姚黄 发表于 2016-2-9 14:46
对,有些年头了。过去,村里经常有人本地人领着外地人卖粉条、粉面等物品。有的是乡里干部的亲戚。

晕,还有这种事情?我是做不来,卖家买家我都不愿意当,特别讨厌道德绑架。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2-9 20:22
安沫 发表于 2016-2-9 17:55
晕,还有这种事情?我是做不来,卖家买家我都不愿意当,特别讨厌道德绑架。

过去这种事乡下很多,卖个面子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2-9 20:23
冬雪冰阳 发表于 2016-2-9 17:41
读着真实亲切!

对。有这种感觉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2-9 20:48
寻找姚黄 发表于 2016-2-9 20:23
对。有这种感觉

没看过他的作品,老哥对此人很熟悉?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2-9 20:49
淮河左岸 发表于 2016-2-9 20:48
没看过他的作品,老哥对此人很熟悉?

对。20年前就有交往。那时他还是文学青年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2-9 20:51
寻找姚黄 发表于 2016-2-9 20:49
对。20年前就有交往。那时他还是文学青年

成就不错呀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2-9 20:52
淮河左岸 发表于 2016-2-9 20:51
成就不错呀

可以加入省作协呀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2-9 20:53
获奖作品写的是什么?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2-9 20:54
淮河左岸 发表于 2016-2-9 20:53
获奖作品写的是什么?

《流转》当然是写土地流转的。他的地,有人要买去盖商品房,他没同意。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2-9 20:56
这样的事情俺村也有。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2-9 21:05
淮河左岸 发表于 2016-2-9 20:56
这样的事情俺村也有。

哪个村没有?有些人把地都卖光了。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2-9 21:06
淮河左岸 发表于 2016-2-9 20:51
成就不错呀

《散文选刊》转载了三四篇了。淮滨作家第一人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2-10 07:55
寻找姚黄 发表于 2016-2-9 21:06
《散文选刊》转载了三四篇了。淮滨作家第一人

淮滨的人才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2-10 08:07
淮河左岸 发表于 2016-2-10 07:55
淮滨的人才

是人才,文学人才




欢迎光临 淮滨论坛 (http://www.huaibin88.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