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标题: 魂留天地的诗人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络飞鼠    时间: 2016-11-29 19:18
标题: 魂留天地的诗人

      他是我们民族的图腾。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两千年前的一天,一个伟大的诗人在汨罗江旁徘徊了良久,最后,纵身一跃,永恒的成为了一个历史的记忆定个在了我们民族集体的记忆里。汨罗江也成了一个文化的符号在民族的记忆中为后代讲述着那个久远的故事。

    个体的生命永远都是历史的奠基石。有些人用自己的血脉在历史的扉页上,浓浓的写上了那么一笔,这一笔,在群体的生命里成了图腾。对那个神性的灵魂,我们图腾是为了要真正的认识这个世界存在的意义。因为我们中国人精神品质的特征是社会生活的道德化和个体意识的超脱空灵境界。

   这两天,我们这里烟雨蒙蒙。望着敲打在窗户上的雨滴。我的思绪仿佛飘到了那个两千年屈原死的那一天。
   他的超验之问,似乎使得围在我身边的空气也凝固了。
   那是用生命谱写的天问。因为,他在生死的撞击下,用吟诗来悼念自己信念的崩溃。他在思考一个重大的问题,对着这个世界的无意义,是用死来反击,让它获得有存在的意义呢?还是让自己的信念永远的留下浓墨的一笔,让给后人去解读?他要使的自己成为一个零,之所以要成为零,是因为这个零可以排除世界和自身相互处在荒唐和谎骗之中。因为,自身的有限性无法和世界无限性抗衡。
  既然屈原感到了君子的道德是无法解决政治的问题时,他依然选择了对生存下去的决绝。这是在绝望中能使得自己的信念唯一能活下去的理由。虽然这样的理由未免有些太残忍。

  记得小时候过端午节,对我来说那是吃的盛宴。我考虑的是怎么能吃到那些我平常吃不得到的东西。对于这个节日里的意义对我来讲都不重要。
  现在,吃已经不重要了,端午节成了全民的狂欢的节日。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纪念,莫过于去读一读逝者的书。这是最好的纪念。屈原和汨罗江联系到了一起,已经有了超验的内涵。因为人必须找到的是世界的意义,而不是世界的空虚。超验给我们了这样的根据。
   这根据也是屈原决绝这个世界的依据,绝对的超脱现世,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否弃在世的生命才能完成。
  作为一政治家,屈原的主观上,始终不能忘记现世的历史时间中的眼泪和叹息、凄苦和无望。所以,在政治上已经绝望的情况下,他以诗人的眼光面对这个世界的荒诞。  因此,信念的绝望对他是个致命的打击。苟延残喘和自己的理想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于是,屈原选择了对生命的否定。

  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当然不能猜想当初的屈原在走向汨罗江水时是怎样的心情。
  我也实在不能庆幸苦难成就了一个诗人。因为歌颂苦难其实就是对生命的残忍的认同,这对一个生命是极不公平的。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屈原不可能认识到置身于恶的社会里,靠内心的善良(内美)是无法将恶驱除这个社会之外的。所以,屈原考虑如何天和人怎么才能合一的问题,既然人的意志在矛盾中却解决不了,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选择生命来否定世界的荒诞,以实现对荒诞的反抗。

   逝者已去,留下的是我们后人无尽的思考。

作者: 007很坏    时间: 2016-11-29 19:22


作者: 007很坏    时间: 2016-11-29 19:22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9 19:29
对屈子的死,后人颇有微词,先生的这篇文章诠释了屈子之死的深刻原因。每一个个体都是历史的奠基石,这是格言,是真理,

作者: 三才花满楼    时间: 2016-11-29 19:57
对张老师的话表示赞同。
作者: 寻找姚黄    时间: 2016-11-29 20:06
好文章,加精欣赏!

作者: 百℃度一下    时间: 2016-11-29 20:18


作者: 淮河左岸    时间: 2016-11-29 20:53
十分到位,欣赏了

作者: 知音闲亭    时间: 2016-11-29 21:10
淮滨论坛名句欣赏。
   我也实在不能庆幸苦难成就了一个诗人,因为歌颂苦难其实就是对生命的残忍的认同,这对一个生命是极不公平的。——《魂留天地的诗人》--网络飞鼠
作者: 知音闲亭    时间: 2016-11-29 21:13
本帖最后由 知音闲亭 于 2016-11-29 21:23 编辑

  淮滨论坛-文眼名段-欣赏。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屈原不可能意识到置身于恶的社会里单靠内心的善良是无法将恶驱除于这个社会之外的。所以,屈原考虑的是如何让天与人之间怎样才能合二为一的问题,既然人的意志在矛盾中却解决不了,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选择生命来否定世界的荒诞,得以实现对荒诞的反抗。——《魂留天地的诗人》--网络飞鼠
作者: 思无涯    时间: 2016-11-29 21:26
收藏了,写的真好

作者: 幸福美满    时间: 2016-11-30 09:16






欢迎光临 淮滨论坛 (http://www.huaibin88.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