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孩子调皮、爱动,在家就坐不住,要是不把他放在前面坐,肯定听课不认真。
“老师,我孩子个子矮,前面的同学挡住了他,他要坐在前面。”
“老师,我孩子斜视,他在坐在中间。”
在家长们的眼中,中间、靠前,但是不要第一排的座位是黄金位子,总会找各种理由要求照顾。似乎坐在这个地方,孩子就会秒变学霸,但关键还是看调换座位是否对孩子产生这种心理暗示。因此,理想座位的效果因人而异。
班上前排的位子就那么多,可几乎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靠前坐,便于孩子听讲,也会引起老师的重视。在家长们的眼中前排的位子就是“学霸区”,而倒数后三排就是“高级娱乐区”。为了调到好座位不少家长托人情、找关系要给孩子安排一个前排座位,前排座位却是有限的,打招呼的家长实在是太多了,这就考验班主任的能力了。
老师各显“排位”神通A教师:为防止因为座位问题引发矛盾,采用大循环制,就是学生今天坐第一排,明天就是第二排,最后的一排到同学到第一排,第三天学生就坐第三排,依此类推。这样公平公正,没有家长有意见。
B教师:成绩最具说服力,由成绩来决定座位。“成绩好的基本座位靠前,但也会经常调整,鼓励和肯定后进生,并让优秀生和学习努力的后进生结成对子。
C 教师:最好先与家长、学生通气,根据性格互补原则,给外向调皮的学生,安排一位内向斯文点的同桌,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彼此吸取对方的优点,有利他们的成长。
全国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魏书生编排座位的方式:魏老师认为,座位是为每一个学生发展服务的,安排座位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头高矮、视力好坏、自控能力强弱、互助能力高低等个性特点,而对于这些个性特点学生自己最了解。把选择座位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是对学生上进愿望的信任,而且能对“座位”这一教育资源实行合理配置。当然,每个座位都要学生自愿申请、左邻右舍共同评议、教师视其理由充分与否加以裁夺。这样做了以后,不少学生通过最佳搭配,达到了扬长抑短或相扶相长的学习效果。
孩子的视力正处于发育阶段,坐在5米以外对视力是最好的,算起来也就是教室第四排往后的座位。总是坐在前面位置不换,容易引起近视。坐在旁边其实没有关系,只要不是长时间固定坐在那里,就不会引起斜视。比较理想的办法是教室的前中后排轮换着坐。
教育专家:其实,座位好坏与学习成绩不是必然的联系。最后一排的学生也会有不少学习优秀者,座位好坏不仅取决于它的空间位置,而且与周边环境——邻近学生的素质和人际关系有关。同桌和周围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互帮互助,在班级这个小社会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在学业态度、学习习惯方面朝正方向发展。
老师上课时也都是前后走动,不会只盯着前排的孩子看。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孩子因为坐在老师跟前,对全班孩子一视同仁,并不会特别关注前排的孩子。总之,成绩的好坏不是决定于座位的,家长们不必过度关心。老师给孩子排编的座位,家长也不必过度解读。学习环境确实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学习状态,但是学会克服复杂的学习环境也是同学们提高自我的一种历练。
老师安排谁坐哪个位置都有他自己的道理,学会服从安排也应该作为孩子人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欢迎光临 淮滨论坛 (http://www.huaibin88.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