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标题:
乡村公交车驿站,照亮游子回家路
[打印本页]
作者:
建人建言
时间:
2018-9-14 19:59
标题:
乡村公交车驿站,照亮游子回家路
记得十几年前回家探亲,从县城到家20公里的泥巴路走过了几代人,如果赶上下雨便无法通车,到了县城后只好要走两个多小时泥巴路才能到家,每次回家都纠结天气问题。三年前,受到国家政策影响,一条毕直的水泥道路从县城直通家门口,这条影响几代人的泥巴路终于变成了水泥路,从此回家的心情舒畅多了。而如今家乡的路越来越宽了,道路两边都安装上了路灯,设置了公交车站,实现了村村通公交车。看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一种幸福感油然而升,每次回家我的内心始终澎湃着。
我出生在河南信阳一个贫困乡村,1988年,我考上离家十几里的一所中学——期思镇中学。上学那天,天下着大雨,我打着赤脚背着书包,背上背着30多斤的粮食,一路泥泞徒步去上学,到了学校后书包、粮食都打湿了,我大哭一场。
在上初中的三年里,我步行了三年。1991年我考上了离家30里的县城高中,更加体会到坐车的艰辛。家里为我买了辆燕山牌自行车。那时交通条件虽然相对有了些改善,只有城里才有公交车,农村只有屈指可数的手扶拖拉机,我们村一百多户也才只有几辆,每逢赶集买东西都去蹭车,拖拉机后面拉着个架子车,堆满了男女老少。赶上下雨天那就不是人坐车,变成了人推车。
到了2000年,我退伍回来,外出工作,到城里、集镇坐班车虽不如现在快捷方便,但在村口等上半个来钟可搭上顺路班车,总算有车可坐,心里已经非常满足了。
自党的十八召开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作为国家贫困县,2018年12月,家乡295个行政村(社区)预实现了村通村客车,这具有理程碑的举措,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方便,公交车采取开行定线班、赶集班、隔日班、周末班、预约包车班、干支接驳等运输方式。客车单车日运行不低于4个班次。每个自然村都设有候车亭,还建立了“村村通客车”GPS动态监控平台。交通提高了,道路自然变好了,以前的断头路、危桥都得到改造。
当秋风拂过,稻花香渐浓,突然就想念起家乡的秋收,于是,9月初, 我挤上了拥挤又嘈杂的大巴,踏上回家路,一路上看家乡的变化,我由衷地赞叹,40年的沧桑,给家乡带来了不一样的改变。
作者:
吕玉米
时间:
2018-9-16 13:35
文路不错
作者:
建人建言
时间:
2018-9-16 15:58
40年改革开放,40年沧桑巨变。家乡赶上了改革末班车了
作者:
到远方去
时间:
2018-9-17 00:42
以往生活的现实版。
作者:
陌上花开陌上桑
时间:
2018-9-17 13:37
这说的是大北京吗?我这路没通,车难等。。。
作者:
建人建言
时间:
2018-9-17 20:42
快了
欢迎光临 淮滨论坛 (http://www.huaibin88.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