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查看: 39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房地产宜用“细棋”思维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1

金币

1级:新兵

Rank: 1

注册时间
2014-5-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6:1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珠海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看房地产宜用“细棋”思维

面对近年来扑朔迷离的房地产行业形势,各种预测或判断众说纷纭,长期看好与濒临“崩盘”之说基本属于两端,但我隐约间感觉房地产局势会演变成“细棋”,也许这源于我的水平有限。
说来话长,早年上大学时就知道市场经济中充斥着不确定性,存在着一只“看不见的手”,尽管有其规律,但很多变化还是不易看清,经济专家们经常预测失灵也是这个缘故(不必太过责备)。这让我联想起了围棋。我的围棋水平可以说比较差,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是知道行棋规则,平时也只是从中体会人生哲理,并不要求自己入级入段,更不奢望能由此享受乐趣。不经意间,看超一流棋手的国际比赛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大爱好或习惯,从中日围棋擂台赛到后来的越来越多的中日韩三国的各种杯赛,一有时间就坐在电视机前傻看,听一听高手讲棋,附庸风雅,其实高手的棋根本看不懂,直至现在也看不懂,观棋也只是缘于一种国家情结,希望中国棋手都能成为胜者。印象中,上世纪中国一流棋手队伍很长时间不如日、韩,境界也不够高,被人批为胜负感太强,少有能留给后人欣赏的棋谱。但无论如何,每次比赛我都希望国手们能用时较短地将对方拿下,也就是让对方中盘投子认输,觉得那样很过瘾、解气,因为那时我们太需要胜利。当然,这与我一直认为国手们官子阶段的功夫弱有关,似乎我们不善于精确计算,常在出现细棋局面时吃亏。到后来,国手们的官子技术普遍提高后,本世纪的中国围棋可谓新星辈出,日、韩也成应付和招架之势。而这个格局的转变,我觉得主要还是新星们的细棋下得好了,有了细棋思维,他们开始真正享受棋局。当然国人从来不缺少大局观和搏杀技术。
当今市场的房地产行业发展类如高手们的棋,我们难言明白。如果让房地产“崩盘”或让房价一直在天上飞,大概跟下棋时的中盘决出胜负有点类似,这种结局在同水平棋手间出现的概率不太高,较多的还是一方以几分之一子获胜,甚至半目获胜。我觉得房地产市场最终会是一盘细棋,不可过早或武断下结论,因为存在一定的刚性居住需求,同时有着国家的宏观分类调控,也出现了局部投资的过剩,中盘不必断言结果,还是要做好下细棋的思想准备。
传统房地产业的运作中,竞争多体现于渠道和资本,其中不少企业是项目式的经营模式,追求短平快,也曾经因此赚了钱,但市场在变,同行在变,传统的经验和模式难以为继,真正考验房地产企业的时刻也许才刚刚开始,比的更多的是战略应变能力、业务流程打造能力和团队竞争力。房地产企业的生存及赢利需要管理制度的市场化设计和文化再造。否则,早晚会被淘汰,无论你现在有多强多大。
下细棋需要有精确的计算能力,用在房地产企业运营上,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必不可少,诸如有效需求的把握、投资的回报及效率、融资及资产周转、降低成本等等。
总之,技术决定胜败,管理决定效益,竞争决定生死,停留在渠道和权谋经营阶段的企业不会有持续竞争力,未来考验的是战略应变能力和团队素质,如何打造一支渗透着科学的业务流程和制度设计及优秀文化的团队是每个房地产企业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棋至中盘,勿需争辩,一切自有最好的安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