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查看: 40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对联知识

[复制链接]

225

主题

1014

帖子

199

金币

8级:上校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08-5-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15:5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苏州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二.联律图谱
【平仄符】:○代表平声 ●代表仄声 ⊙代表可平可仄 。

  【又一体】:表示联句组合的另一种平仄正格。

  【长联】:表示超过一句,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对联。

  【古仄声】:原指古汉语四声之“入声”后归划为古音“仄声”。

  【联谱图示】:由于长联组合千变万化,只略举每边一至八句较常见之例图。

  【应为平】:在不影响总体联意情况下,牺牲个别字的格律,应为平却用了仄。

  【应为仄】:在不影响总体联意情况下,牺牲个别字的格律,应为仄却用了平。

  【句中平仄】: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示例大部分是上联正格[下联与之相反],句中平仄作长联时为配合句脚平仄皆可相反)

  一言句:●

  二言句:●●

  三言句:○○●,○●●

  四言句:○○●●

  五言句:●●○○●,○○○●●

  六言句:●●○○●●

  七言句:○○●●○○●,●●○○○●●

  一至七言,最为常用,八言以上,视节奏而定。

  【句脚平仄】:指对联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所举例皆为上联句脚,下联与之相反即可。)

  一句:●

  二句:○,●

  三句:○,○,●

  四句:●,○,○,●

  五句:●,●,○,○,●

  六句:○,●,●,○,○,●

  七句:○,○,●,●,○,○,●

  八句:●,○,○,●,●,○,○,●

  八句以上句脚平仄以此类推


  一、每边一句者
  [句脚为●,下联句脚相反,以下皆如是]

  六例:

  【四言】

  风梳碧柳
  ○○●●
  雪印红梅
  ●●○○

  【五言】

  月斜诗梦瘦
  ⊙○○●●
  风散墨花香
  ⊙●●○○

  【又一体】

  雾雨沉云梦
  ●●○○●
  烟波渺洞庭
  ○○●●○

  【六言】

  风展红旗似画
  ⊙●○○●●
  春来绿水如蓝
  ○○●●○○

  【七言】

  画上荷花和尚画
  ●●○○○●●
  书临汉帖翰林书
  ○○●●●○○

  【又一体】

  满堂花醉三千客
  ⊙○⊙●○○●
  一剑霜寒十四州
  ⊙●○○●●○

  二、每边二句者
  [句脚为○,●]

  十二例:

  【四/七言】

  大道无私,玄机妙语传灯录
  ●●○○ ○○●●○○●
  仙缘有份,胜地同登选佛场
  ○○●● ●●○○●●○

  【又一体】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 ⊙●○○○●●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便思卿
  ⊙○●● ⊙○●●●○○
  (注:上联“合、识”字为古仄声)

  【七/四言】

  上:●●○○●●○,○○●●。

  下:○○●●○○●,●●○○。

  【又一体】

  上:○○●●●○○,○○●●。

  下:●●○○○●●,●●○○。

  【五/六言】

  上:●●●○○,●●○○●●。

  下:○○●●●,○○●●○○。

  【又一体】

  上:○○●●○,●●○○●●。

  下:●●○○●,○○●●○○。

  【五/七言】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
  ●●●○○ ●●○○○●●
  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 ○○⊙●●○○
  (注:“会”字应为平声)

  【又一体】

  上:○○●●○,○○●●○○●。

  下:●●○○●,●●○○●●○。

  【七/五言】

  上:●●○○●●○,●●○○●。

  下:○○●●○○●,○○●●○。

  【又一体】

  上:○○●●●○○,●●○○●。

  下:●●○○○●●,○○●●○。

  【六/七言】

  文开白话先河,自有勋劳垂学史。
  ○○●●○○ ●●○○○●●
  政似青苗一派,终怜凭借误英雄。
  ●●○○●● ○○⊙●●○○
  (注:上联“白”字为古仄声)

  【又一体】

  上:○○●●○○,○○●●○○●。

  下:●●○○●●,●●○○●●○。

  三、每边三句者
  [句脚为○,○,●]

  五例:

  【五/五/六言】

  一饭尚铭恩,况负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 ⊙●●○○ ●●○○●●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
  ○○○●● ⊙○○●● ⊙○●●○○
  (注:下联“德”字为古仄声)

  【五/四/七言】

  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
  ⊙●●○○ ●●○○ ⊙●○○○●●
  经师偏晚达,篇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 ○○●● ○○●●●○○
  (注:上联“食”与下联“达”皆为古仄声)

  【六/六/七言】

  上:○○●●○○,○○●●○○,●●○○○●●。

  下:●●○○●●,●●○○●●,○○●●●○○。

  【五/六/七言】

  上:●●●○○,○○●●○○,●●○○○●●。

  下:○○○●●,●●○○●●,○○●●●○○。

  【七/四/七言】

  上:○○●●●○○,●●○○,●●○○○●●。

  下:○○●●●○○,○○●●,○○●●●○○。


  四、每边四句者
  (句脚为●,○,○,●)

  四例:

  【三/三/四/七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 ●●○ ●●○○ ●●○○○●●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 ○○○● ○○●●●○○
  (注:上联“有、竟”二字应为平,下联“尝”字应为仄)

  【四/四/六/七言】

  上:○○●●,●●○○,○○●●○○,●●○○○●●。

  下:●●○○,○○●●,●●○○●●,○○●●●○○。

  【五/四/五/七言】

  上:○○○●●,●●○○,●●●○○,○○●●○○● 。

  下:●●●○○,●●○○,○○○●●,●●○○●●○。

  【四/七/五/四言】

  上:○○●●,○○●●●○○,●●●○○,○○●●。

  下:●●○○,●●○○○●●,○○○●●,●●○○。


  五、每边五句者
  (句脚为●,●,○,○,●)

  二例:

  【五/四/六/六/七言】

  数湘中将相,威由武达,我公独以文章。
  ⊙○○●● ○○●● ⊙○●●○○
  清标卓立朝端,宜享修龄如潞国。
  ○○●●○○ ⊙●○○○●●

  综天下胶痒,所有导师,一老为之领袖。
  ⊙○●○○ ●●○○ ⊙●○○●●
  贱子来从海上,居然别坐识荆州。
  ●●○○●● ○○●●●○○
  (注:上联“达、独”二字古仄声,下联“天”字应为仄,“别、识”二字古仄声)

  【七/六/六/五/七言】

  上:●●○○○●●,●●○○●●,○○●●○○,○○●●○,○○●●○○●

  下:○○●●●○○,○○●●○○,●●○○●●,●●○○●,●●○○●●○


  六、每边六句者
  (句脚为○,●,●,○,○,●)

  二例:

  【四/六/五/四/七/四言】

  江水滔滔,洗尽千秋人物。
  ⊙●○○ ●●○○○●
  看闲云野鹤,万念皆空,说什么晋代衣冠,吴宫花草。
  ⊙○○●● ●●○○ ⊙○⊙●●○○ ○○●●

  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氛。
  ○○●● ○○●●○○
  倚片石危栏,一关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
  ●●●○○ ⊙○●● ⊙○⊙●○●● ⊙●○○
  (注:上联“人”字应为仄,下联“石、独”为古仄声,“何”字应为仄,“故”字应为平)

  【四/四/四/四/五/七言】

  上:●●○○,○○●●,○○●●,●●○○,●●●○○,●●○○○●●。

  下:○○●●,●●○○,●●○○,○○●●,○○○●●,○○●●●○○。


  七、每边七句者
  [句脚为○,○,●,●,○,○,●]

  二例:

  【七/五/六/七/四/七/七言】

  有何妙算各争先,问虎踞龙蟠,滚滚英雄安在?
  ⊙○●●●○○ ●●●○○ ●●○○○●
  休论他挥戈除暴,窃鼎称尊,到头来一局终场,好梦都成千载恨。
  ⊙●○○○○● ●●○○ ⊙○○●●○○ ●●○○○●●

  至此愁关真打破,叹梁空燕逝,茫茫世事如斯。
  ●●○○○●● ⊙○○●● ○○●●○○
  且任俺引水流觞,催诗击钵,放眼去全图入画,青山犹是六朝春。
  ⊙●●●●○○ ○○●● ⊙●●○○●● ⊙○⊙●●○○
  (注:上联“安、除”二字应为仄,“一、局”字为古仄声,下联“击”字为古仄声)

  【四/三/四/五/五/五/七言】

  上联:
  ●●○○,●○○,○○●●。○○○●●,●●●○○。

  ●●●○○,○○●●○○●。

  下联:
  ●●○○,○●●,●●○○。●●●○○,○○○●●。

  ○○○●●,●●○○●●○。

  八、每边八句者
  (句脚●,○,○,●,●,○,○,●)

  二例:

  【五/五/四/七/六/五/五/七言】

  鹿苑早传灯,信般若真如,华严妙谛,大千界恒河浊世,相期普渡菩提。
  ●●●○○ ●○●○○ ○○●● ⊙○●○○●● ○○●●○○
  村化七家余,数桐叶为秋,几历罡风消浩劫。
  ⊙●●○○ ●○●○○ ●●○○○●●

  龙池今会雨,溯南湘佛地,元代禅宗,五百年沧海桑田,何幸一新莲社。
  ○○○●● ⊙○○●● ⊙●○○ ●●○○●○○ ⊙●⊙○○●
  堂开三代后,看绿荫无恙,好凭香火结良缘。
  ○○○●● ○●○○● ⊙○⊙●●○○
  (注:上联“般、桐”二字应为仄,“浊、七、劫”三字为古仄声,下联“绿”
  字应为平,“结”字为古仄声,“沧、莲、无”三字应为仄。另“大千界...、
  五百年....”二句为七言句变格,此每边八句,句脚亦为变格)

  【七/四/六/四/六/四/五/七言】

  上联:
  ●●○○○●●,●●○○,○○●●○○,○○●●,

  ●●○○●●,●●○○,●●●○○,●●○○○●●。

  下联:
  ○○●●●○○,○○●●,●●○○●●,●●○○,

  ○○●●○○,○○●●,○○○●●,○○●●●○○。

三.对仗浅谈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工对】: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仗相当工整。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

    【宽对】: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

    【邻对】: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自对】:也叫当句对,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叫作自对。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李义山诗:“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诗中多各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

    【借对】:近体诗的一种对仗方式,或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A: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B: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例如对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俞弁《逸老堂诗话》说:“洪觉范《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紫),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千)”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唐人多此格,何以穿凿为哉。”文中所举就是“借音对”。
数九寒冬未见雪,却在网上六月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8567

帖子

56

金币

荣誉会员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注册时间
2008-4-7
沙发
发表于 2008-7-3 16:00:2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洛阳
好东西,俺一定来学习学习,有什么不懂,得请教楼主
春风轻轻地吹来,春雨丝丝缕缕....... http://hanxue280015166.blog.163.com/edit/ (我的博客,愿与朋友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