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4142
- 精华
- 1
- 积分
- 4472
- 马克
- 16613
- 金币
- 3697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3-3
- 最后登录
- 2025-7-3
10级:少将
  
- 注册时间
- 2016-3-3
|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戴乾定,金融外交家。1925 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与经济金融颇有渊源的诗书之家。他的父亲曾留学日本,专修经济,是晚清甲午战争之后留学潮中公派的留学生,回国后先后就任于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钱币司;叔叔在日本留学后又去美国继续深造,后来在“北四行”之一的金诚银行任副总经理;母亲则出身于书香门弟,是晚清四大词家之一“大鹤山人”郑文焯的女儿,虽未正式上过学,但识文墨,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戴乾定自幼好学,一路从苏州的小学,南京的中学读入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的经济学系,再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经济学专业深造。
1949 年,新中国成立。这一年,戴乾定从美国密歇根大学读完硕士学位。1950 年,和那个时代的许多留学生一样,戴乾定选择了回国。是年,他被分配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
文革期间,戴乾定下放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淮滨马集干校。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后,联合国的各个专门机构都需要人研究,金融方面的四个组织——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的研究任务交给了人民银行,而人民银行把这项研究的具体工作交给了戴乾定。
1971 年年底,还在河南淮滨干校劳动的戴乾定接到了一纸调令,要求他立即出发,在年底前赶回北京,到财政部的银行大组报到,在国外组分管调研,具体任务是收集研究IMF、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信息资料。
-------------------------------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创始人之一甘培根
甘培根,1925年生。1942年夏, 17岁的甘培根在成都同时考上了武汉、重庆、燕京等五所大学,因为对燕京大学慕名已久,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燕京大学经济系,成为该校在成都复校后招收的第一批新生。1943年读大学二年级时, 甘培根认识了同在燕京读书的康力, 那时她从金陵女大刚刚转学到燕大新闻系。康力的出身颇为显赫, 其父康心之是四川美丰银行董事、 四川省银行总经理。在众多同学中, 康力唯独对甘培根产生了好感。几年的同学生活,他们朝夕相处,彼此相爱日深。康力的家庭也没有过多地为难这对真诚相爱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他们就在成都举行了中西结合式的婚礼。
1948年, 甘培根考上了政府派出的自费留学生, 来到美国加州的太平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召唤着海外游子早日回国的心,他搭上了最后一批免费回国的船,在海上漂泊了二十多天,终于在1949年11月回到祖国怀抱。通过教育部,甘培根被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外业务管理处,对事业的执着,使他的才干和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
1969年,甘培根下放到淮滨干校。
作为我国著名的金融专家,甘培根主要从事国际金融、西方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并取得丰富的成果。他参与编纂并出版了《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第二、三辑,主译和与人合译出版了 《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史料》 和 《汇丰银行百年简史》。 甘培根所做的绝不是一般的史料整理工作,对于百废待兴的中国来说, 这是对货币银行档案资料的一次历史性抢救, 他为中国近代货币银行史填补了一块巨大的空白。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 他积极建议并参与了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组建工作,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金融管理人才, 这些当年的高才生至今仍活跃在金融第一线上。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PBC School of Finance, Tsinghua University),位于清华大学东门南侧,学院成立于2012年3月,由清华大学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建,其前身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