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查看: 44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了你我的安全,驾车请远离酒精

[复制链接]

21

主题

21

帖子

-29

金币

2级:士官

Rank: 2

注册时间
2012-4-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4:3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为了你我的安全,驾车请远离酒精
  中国正逐渐步入“汽车时代”,而与之相应的则是酒精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凶残的“马路杀手”。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拥有全世界1.9%的汽车量,而汽车引发的交通死亡事故却占全球的15%,死亡率居世界之首。在这其中,酒后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每年竟达1.9万起,造成4054人死亡,几乎每3起交通事故就有1人死亡。血淋淋的惨案和教训就在眼前,但酒后驾车乃至醉驾杀人却愈演愈烈,这不得不让人们反思:当我们在严打醉驾之时,是否有必要对我们源远流长的酒文化重新予以审视。

  国人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套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人们喝的不是酒,北京交通违章查询而是感情。诸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是多少”……在这种酒文化的熏陶下,公务接待、亲友聚会、职场交往都离不开酒。而劝酒与逼酒似乎又是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清远交通违章查询酒桌上盛行的是“酒不喝醉,感情未到位”、“酒不喝深,办事不放心”,有报道说深圳市消委会去年公布的十大消费陋习中,“过分劝酒逼酒”的不良酒桌文化就名列其中。
  一定程度上说,传统的劝酒逼酒陋习助长了醉驾的恶习。尽管《交通安全法》明令禁止酒后驾车,但鉴于酒文化的根植过深,汽车文化一时还未能对其造成有效冲击。因而,醉驾背后实质东莞交通违章查询是两种文化的冲突,即汽车文化和酒文化的冲突,如何处理醉驾体现了两种文化“谁优先”的思维。
  在邻国日本,酒文化也相当发达,但与汽车文化相比,酒文化必须退居其次。日本的《道路交通法》不仅对醉驾司机予以严惩,而且同一车辆上的乘客也会被惩罚,即便这些乘客没有喝酒,江门交通违章查询也要承担连带责任。此外,警方还要追究向司机供酒者的相关责任。反观国内,酒品销售者不但不会被追究责任,反而担心严打醉驾影响酒的销售量,这种强烈反差不能不令人羞愧。
  酒文化虽然包罗万象,但肯定容不得醉驾。因而,在严打醉驾之外,有必要对酒文化中那些劝酒逼酒陋习给予一定的警示,让劝酒者也承担部分醉驾责任,或许是肇庆交通违章查询改良传统酒文化的契机。唯如此,才能强化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在酒文化和汽车文化中找到平衡点,同时为酒文化注入汽车时代所应有的新内涵。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步提高,我国步入了名副其实的“汽车社会”。然而,由于交通文明的缺失,本属于公共资源的道路,被老百姓看成是车内车外“生命权”不对等的一个场所。
  张培鸿说,短短三十年,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迅速赶上并超越了西方国家数百年累积的路和车、车和人的关系。遗憾的是,交通文明和法律规则不是朝夕之间能够形成的,于是,路、人和车的关系一下子紧张起来。
  一般而言,对一个处于经济起飞中山交通违章查询和成长时期的社会,会选择对车辆及驾驶员更为宽松的政策。比如日本六十年代规定在封闭的高速公路上撞死行人不负法律责任。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或者社会开始产生新的矛盾的时候,这些规则就会被修改完善,方向是尊重人的生命和健康,回归到保障行人的权益。
  张培鸿表示,酒后驾车的处理问题,关键不是入不入刑的问题。制定一个良好的处理制度迫在眉睫,但培养一种彼此宽容的交通文明比赶着制定严刑峻法要紧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