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查看: 39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淮滨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有空的都来学习下)

[复制链接]

90

主题

1765

帖子

660

金币

8级:上校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08-3-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10:1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温州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过去四年工作的回顾
    2003年以来,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团结拼搏,加压奋进,战胜了非典疫情和淮河全流域性特大洪涝灾害等种种困难,抢抓战略机遇期,开创发展新优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完成了本届政府的任期目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过去四年是全县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的重要时期。2006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与2002年相比,均有大幅增长。全县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18.6亿元增加到40.3亿元,年均增速1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1.5亿元增加到6亿元,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比2002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2006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526万元。财政支出由2002年的2.2亿元增加到4.5亿元,年均增速19.6%。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2.25亿元和15.63亿元,分别较2002年增加11亿元和1.2亿元,分别增长97.8%和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14.2亿元,年均增速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亿元,年均增速36.6%。
    过去四年是我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的重要时期。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2年的40:25:35调整为2006年的32:33:35,一产比重下降了8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了8个百分点,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粮经饲比例进一步趋于合理,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以金豫南粉业、富贵粮油、天宇禽业、永锋木业、昌隆木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迅速壮大,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务经济蓬勃发展,劳务收入由2002年的3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2.5亿元,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02年的21.8%提高到2006年的29.6%。抢抓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转换机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坚持扩张总量、培植骨干与提高素质相结合,工业经济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了粮油加工、杨木加工、肉鸡加工、酿酒、造船、纺织六大产业。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带动了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以亚兴、鸿润为代表的一批购物超市先后落户淮滨,以物流配送为主要业态的服务业日渐繁荣,商贸服务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1.5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8亿元。以“两个置换”为重点,稳妥推进企业改制,非公经济在全县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由2002年的31.6%增加到2006年的51.9%,其主体地位已经确立,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过去四年是我县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的重要时期。2003年以来,我们先后推出了三期58项重点工程,集中力量,强力推进。抢抓国家治淮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进行了建县以来规模较大的水利建设,投资3.2亿元,完成了大洪河治理工程,治理河道56.8公里,投资6000多万元,实施淮干滩区灾后重建,帮助12000多名滩区群众迁离险滩,重建了家园。交通建设迅速发展,四年累计投资2.6亿元,新改建干线公路51公里,建设村道公路452.7公里,邓赵路、淮南循环路、平长路淮滨段、绕城路先后建成通车,全县289个行政村有205个通了水泥路或柏油路,通路率达到71%,全县公路通车里程由2002年的1224公里增加到2006年的1552公里,好路率由2002年的82.9%提高到2006年的92.4%。城镇面貌大为改观,高标准完成了县城总规修编工作,四年来先后改造了8条老街(防洪疏散通道、公安街、南大街、北大街、西城大道、新市街、健康北路、乌龙大道北段),新修了6条大道(淮河大道、金湾大道、桂花路、信合路、老城围堤路、新华街),新建了1个商贸小区(豫东南商贸城)、1个居民小区(时代新城)和3个公园(东西湖公园、桥头公园、金三角街心公园),完成了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新城水厂建成并投入使用。统筹发展卫星城镇,各乡镇中心集镇建设取得不同程度进展。这些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城市功能,拉大了县城框架,提升了县城品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达到8.5万人,县城公路总长达到70公里,全县小城镇建成区总面积达到26平方公里,建成区总人口达到9.36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3.5%,比2002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能源建设继续加强,投资5500万元,实施城乡电网改造,西气东输淮滨站建设完成投资3200万元。通信建设突飞猛进,四年投资1.09亿元,新建基站61个,完善了无线通信网络,使全县无线通信实现了全覆盖,全县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0部,投资5000万元,新建农村固定电话接入网点60个,新增宽带端口2000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万户,互联网逐步走入普通家庭。文教卫生条件大为改善,文化商厦建成启用,目前全省建设标准最高的县级宣传文化中心基本竣工,新高中正抓紧建设,乡镇卫生院改造步伐加快,县疾控中心建成使用。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大大增强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为我县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
    过去四年是我县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重要时期。强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全县18家国有企业有17家进行了改制,闲置资产得到有效利用,企业实现了恢复性生产。乡镇集体企业也基本完成了改制任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粮食购销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严格执行国家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结束了有史以来农民种地上交“皇粮国税”的历史。积极稳妥开展乡镇机构改革,全县21个乡镇撤并整合为17个,清退临时人员103名,分流人员1468人,积极做好后续完善工作,巩固了乡改成果。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农村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更加有力,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全面推行“乡财县管”,县乡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农村信用社改革扎实推进,完成了增资扩股任务,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分配制度改革取得进展。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规范津贴补贴工作已基本完成。交通、建设、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贸易洽谈会,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成果,四年累计引进利用县外资金12亿元。
    过去四年是我县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全县在校中小学生巩固率达到98%以上;累计投入3409万元,完成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5.32万平方米,新建教学楼73栋;大力推进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建设,筹资4699万元,新建乡镇初中学生餐厅20个,宿舍楼20座,解决了农村学生在校吃住难问题;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发放“两免一补”资金4973万元,补助农村贫困学生57万多人次;投资1亿元的新高中建设顺利推进;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6项,转化推广各类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62项,获得国家技术专利26项,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改革稳步进行。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立,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提高了对重大疫病的防控能力,完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项准备工作。筹资180万元,新建乡镇敬老院12所,投资160多万元,建成了县光荣福利院,我县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20%的省定标准。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控制在4.9‰以内。认真开展土地市场集中治理整顿工作,查处土地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了土地市场。四年累计实施土地六项整治项目395个,新增耕地1856公顷。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顺利通过了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污水处理厂即将建成,垃圾处理厂项目进展顺利。继续开展“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活动,县城面貌大为改观。残疾人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县”。统计、物价、审计、广播电视、质监、食药监管、商贸、盐业、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工作、供销、气象、消防、人防、农机、史志、档案、科普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的30件实事完成较好,达到预期目标。
    过去四年是我县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时期。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决定和决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加大纠风治乱力度,加强政府效能监察,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建设“四型”政府(学习型、创新型、效率型、廉洁型)为目标,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强普法教育,重视信访工作,推进基层民主建设,顺利完成第5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认真办理市长热线件和领导批查事项,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集中开展了网吧、互联网等专项整治,净化了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深入开展了严打整治斗争。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以创建“文明卫生县城”为载体,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认真解决城镇退役士兵安置、下岗职工、城市拆迁等热点、难点问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过去四年是全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重要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的4095元增加到2006年的6569元,四年净增24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1546元增加到2006年的2596元,四年净增1050元;社会消费逐年增加,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消费层次进一步提高,食品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下降到39.5%,高档消费品和教育、体育、卫生、文化娱乐等新兴消费所占比重大幅提升。就业和再就业成效显著,四年新增就业人数2.1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57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社会救助机制不断完善,农村五保和低保政策得到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动态下的应保尽保。初步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1.5万人享受农村低保。投资510万元,新建沼气池3400座,使2万农村居民用上了沼气。以整村推进为重点,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584万元,脱贫人口19.28万人(含因灾返贫人口12.11万人),全县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1021元增加到1763元,增长72.6%,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十五”计划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更加和谐。本届政府认真履行职责,为促进淮滨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作出了应有贡献。
    回顾过去四年的政府工作,我们的主要工作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加快发展作为振兴淮滨的第一要务,作为解决淮滨所有问题的关键来抓,准确把握县情,坚定不移地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第二,必须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我县之所以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总量小,工业化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合理。为破解这一难题,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两条腿走路,内外力齐发。一是启动内力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做大做强了一批企业,乌龙酒业、天宇禽业、合谊化工等企业的增加值和利税实现了较大增长。江淮船业被评为省市中型企业,列入全省装备工业重点扶持企业,得到省政府专项资金扶持。2003年通过实施国有企业改制,盘活了一批工业闲置资产,在烟厂、毛纺厂、缫丝厂、机械厂等企业破产后,采取破产重组的方法,新上了万和纺织、光明家具、金淮河缫丝等企业,其规模和效益都较原有企业大为提高。立足当地资源,新上了一批粮油加工企业,其中金豫南粉业、富贵粮油已被确定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永锋木业、昌隆木业、新星木业为我县杨木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二是借助外力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乌龙酒业与五粮液集团合作后,借助五粮液酒厂的生产工艺和管理经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乌龙粮液”被评为河南省十大名酒之一,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规模效益逐年攀升。万和纺织、嘉滨针织落户淮滨,不仅使我县的纺织业在全市占有了重要位置,而且营造了外商来淮投资办厂的强劲势头,开创了我县招商引资的大好形势。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县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2年的40:25:35调整为2006年的32:33:35,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实践证明,只有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我们才能走出县域经济落后的困境。
    第三,必须坚持抓好“三农”工作。我县是传统农业县,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乎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近几年,我们坚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来抓,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加大农业和农村投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实施扶贫开发,农业生产连续三年实现了大丰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农村出现了难得的大好局面,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我县的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抗灾能力依然不强,靠天吃饭的成份依然很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四,必须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项目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拉动、辐射和导向作用。近年来,我县抓住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扶持贫困县和经济困难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机遇,科学决策,周密部署,克难攻坚,强力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四年来,先后推出了3期58项重点工程和两大治淮项目,项目总投资达21亿元。这些项目的上马和竣工,有力地改善了我县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城镇化水平,拉动了经济增长。
    第五,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几年来,我们毫不动摇地推进了国有企业、农村税费、粮食流通体制、乡镇机构、行政审批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加快了创新步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了前进中的不少困难和问题,通过深化改革,大胆创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第六,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明确目标,强化责任,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崇尚实干,注重实效,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天,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确保每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
    各位代表,四年来,我县各方面的成绩的确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人武官兵、驻淮武警、政法干警以及关心支持淮滨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小,2006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86亿元,平均每个县区58.6亿元,我县只有40.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全市10个县区11.67亿元,平均每个县区1亿多元,有5个县区收入已经超亿元,我县只有6526万元;工业化水平低,工业经济只占GDP总量的三分之一;农业抗灾能力不强,河道堤防标准低、内涝提排能力差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农业生产尤其是行洪滩区和沿河洼地的农业生产很不稳定,一旦发生洪涝灾害,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冲击;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少数干部作风不实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今后要继续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扬“淮滨精神”,抢抓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突出抓好工业经济,加快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致力改善民生,切实加强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当好中原崛起生力军,扎实推进魅力淮滨建设。
    主要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非公经济比重达到70%,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建管水平进一步提高,聚集辐射功能增强,城镇化率达到34%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文化设施明显改善,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大局稳定,安全生产状况良好,魅力淮滨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三、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2007年,是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的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又是新一届政府的届首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加快淮滨发展,建设全面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县委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增长3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3.5%和3.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5‰以下,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努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骨干企业为重点,突出抓好工业经济。新型工业化是振兴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必须把壮大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全力推进工业小县向工业大县跨越。一是加快工业项目建设。认真贯彻速度、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县内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筛选确定一批产业优势明显、潜力大、效益好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尽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品牌响、市场占有率高的骨干企业。重点抓好乌龙酒业扩建、江淮船业规范提高、马集11万伏输变电站建设、金豫南粉业二期扩建、热塑性纤维板等重点工业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开工建设万和纺织二期、大地汽车内饰件生产线、金淮河缫丝生产线扩建、富贵粮油三期扩建、天宇禽业二期工程、昌隆木业精品板生产线等一批项目。在继续争取淮滨货运港口项目尽早批复实施的同时,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服务的要求,以提高基础设施承载力、产业聚集配套力和招商引资吸引力为目标,加快建设造船工业园和桂花岗工业园,筑巢引凤,吸引客商投资入驻。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发展的首要任务。三是加强工业领导力量。认真落实市三次党代会关于加强工业领导力量的各项要求,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县乡两级党政主职和县直涉工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工业。把工业发展情况作为各乡镇、各涉工部门工作成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严格考评,严格奖惩,真正在全县上下形成重视工业、关心工业、支持工业、共同促进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举全县之力,不断壮大我县的工业实力。
    (二)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大力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抓住国家继续加大治淮投入的机遇,大力争取水利项目,重点做好白露河口段治理续建、饮马港上游治理、平原洼地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的争取工作,努力实现水利项目跑项争资的实质性突破,加快对我县主要河流及沿河洼地的综合治理,加强现有防洪除涝设施的管护,进一步提高防洪除涝标准。抓紧修复水毁工程,确保安全度汛。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认真落实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民办公助”政策,引导群众广泛开展农田整治和小型水利建设,增加旱涝保收田面积。实施户户通电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进一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切实抓好“村村通”工程,完成84个行政村和县农场6个分场通水泥路工程,确保年底全县289个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或柏油路,逐步把乡村水泥路向农民居住点延伸。继续抓好农村沼气池建设,新增沼气用户2000户。继续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尽快解决部分农民饮水困难问题。今年再完成100个行政村和县农场3个分场的规划编制任务,继续推进两个县级农民新村示范点建设,每个乡镇都要抓好一个试点,逐步开展村庄整治活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标准化乡村购物连锁店320个。逐步解决农村出行难、购物难、居住环境差等问题。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水稻、小麦、油菜、花生、红薯等大宗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加快发展林业、畜牧业和特种水产养殖业。大力栽植杨树,适度发展经济果木林,加快林业生态县建设,推动优质畜禽区域开发,抓好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继续扶持壮大以金豫南粉业、富贵粮油、天宇禽业、永锋木业、昌隆木业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业中介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坚持把劳务经济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切实抓好培训、输出、维权、回归等各项工作,引导劳务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今年力争培训农民1.5万人,全县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争取稳定在20万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13亿元以上。积极争取扶贫开发资金,对12个重点贫困村进行集中扶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大农民负担监督力度,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生活持续改善。
    (三)以上大项目为重点,扎实推进项目建设。项目是投资的载体,在目前我县出口和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强化“抓经济就要抓投入、抓投入就要抓项目”的思想,继续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是抢抓机遇争取项目。进一步加大跑项争资力度,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支持中部地区、支持淮河治理、支持农业和贫困地区发展的政策,结合我县资源优势、产业特点和发展需要,切实抓好项目的筛选、论证和衔接,充分利用我县国家级贫困县和淮河防汛重点县的政策优势,多渠道、多形式的搞好项目推介和争取工作。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瞄准沿海先进地区和知名企业,有目的、有重点地招商引资。积极参加信阳茶文化节,借助各类节会,大力宣传淮滨,吸引客商来淮投资兴业。进一步加大“回归工程”力度,利用春节等各种时机,与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多沟通、多交流,吸引回归创业。县乡财政今年都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争取项目。二是加大投资建设项目。继续抓好县委、政府确定的58项重点工程中在建和未开工项目建设。今年全县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16.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4个,计划投资9.5亿元,新建项目20个,计划投资7亿元。各项目单位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确保项目及早开工,如期完成。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县重点项目的贷款支持。努力争取国债资金、扶贫资金和各类专项资金。我县争取省政府支持经济困难县专项资金工作,去年在全省13个经济困难县中名列第二,今年要力争前三名。利用贴息方式加大对民间资金的启动力度,带动民间投资快速增长。三是加强领导推进项目。坚持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深入研究项目的立项、论证、争取、实施等各个环节,确保按时间要求强力推进。
    (四)以县城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城镇化进程。实施中心县城带动战略,加快开发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统筹发展卫星城镇,扎实推进城镇化进程,今年力争城镇化率再提高2.5个百分点,达到26%。一是加大规划控制力度。县城总规修编工作已圆满完成,今年要重点抓好县城详规编制和乡镇中心集镇规划修编工作。城镇建设要坚持以规划为最高权威,严格执行城镇建房“一书两证”、农村建房“一书一证”制度,对未经审批随意建房者,坚决予以拆除。随着县城框架的逐步拉大,当前特别要加强对县城周边郊区建房的规划控制,及早着手,避免被动和浪费。二是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继续坚持“开发新城、改造老城、以新促老、联动发展”的思路,突出抓好中心县城建设,打造生态水景园林城市,增强集聚带动能力。今年重点抓好六路(乌龙大道北段改造、洪河路、桂花路北段、新华街、绕城路配套、淮河大道配套)三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新城水厂)两区(东西湖景区、农场商住小区)两城(淮滨水城、滨城商业中心)一校(新高中)一园(淮河公园)建设,全面启动淮河大道两侧10大建筑建设,切实搞好县城建成区小巷道路、供排水、供电、消防、电视电话等配套设施建设。各乡镇要加大中心集镇建设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镇功能,提高集镇承载能力。三是切实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加快县城区社区管理改革步伐,实行城市化管理。继续开展“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活动,加大县城执法管理力度,树立“规范、文明、有序”的城市形象。今年要在全县开展“整洁集镇”创建评选活动,加强市场建设,着力解决乡镇中心集镇“脏”、“乱”问题。
    (五)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第三产业。把服务业作为重要经济增长点,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是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发展重点,以物流配送为主要业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社区服务业。以淮滨火车站和淮滨货运港口建设为依托,尽早规划论证建设一批物流工程项目。二是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对交通运输、仓储、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业进行功能结构、网点布局的调整,完善大众化服务的配套设施,不断提高服务层次和效益。三是启动发展旅游业。
    (六)以改善民生为宗旨,扎实推进和谐淮滨建设。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解民忧,扎实推进和谐淮滨建设。一是致力扩大就业。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二是致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清欠力度,进一步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市低保要做到动态下的应保尽保。大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认真做好农村低保、救灾和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按时足额发放五保供养资金,继续抓好敬老院建设,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提高到30%。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致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大力转化推广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继续开展科技示范和科技试验,进一步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切实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继续做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加快新高中建设,确保秋季招生,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切实做好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配置工作,确保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正常就学。积极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加快乡镇卫生院恢复重建步伐,做好“新农合”工作,解决贫困农民看病难问题。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实施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确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5‰以下,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出生婴儿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问题。严格保护耕地,大力开展土地“六项整治”。继续推进殡葬改革。加强环境保护,继续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创建活动,严禁高污染项目落户淮滨,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四是致力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抓紧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继续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场所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严防发生重特大事故。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真心实意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完善社会稳定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全县人民安居乐业。五是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切实做到勤政为民,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不断提高代表和委员的满意率。开展普法教育,增强法制观念。认真贯彻实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纲要》,大力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一步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不断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道德支撑,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舆论支持。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和驻淮武警部队建设,抓好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对台和侨务工作,继续抓好统计、物价、监察、审计、史志、残疾人等各项事业。
    在着力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时,本着加快发展、务实为民的原则,突出抓好以下重点工程和重点实事。
    重点工程:1.推进“六路”(乌龙大道北段改造、洪河路、桂花路北段、新华街、绕城路配套、淮河大道配套)建设;2.推进“两区”(东西湖景区、农场商住小区)建设;3.加快两城(淮滨水城、滨城商业中心)一校(新高中)一园(淮河公园)建设;4.加快光明家具二期扩建、热塑性纤维板建设步伐;5.加快乌龙酒业扩建和改制步伐;6.完成万和纺织二期扩建;7.加快川大纺织建设,实现一期投产;8.完成金豫南粉业二期扩建工程;9.完成金淮河缫丝新上两条生产线;10.加快桂花岗工业园区规划和造船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马集11万伏输变电站建设。
    重点实事:1.落实对农民的补贴政策(包括种粮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2.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84个行政村和县农场6个分场通水泥路工程;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筹措资金600万元,实施户户通电工程;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000座;新建乡村标准化购物连锁店320个;完成100个行政村和县农场3个分场的规划编制。3.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继续实施两免一补,抓好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配置工作;筹措资金173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筹措资金128万元,用于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4.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造;切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5.实施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6.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培训城乡劳动力1.6万人。7.加强城镇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00人以上。8.加大对城乡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确保农村低保每人每月补差不低于30元,覆盖人口1.5万人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30%;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脱贫贫困人口1.2万人。9.改造3条背街小巷,建成3座公厕、3座垃圾中转站。10.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
    (七)以增强发展动力为目标,扎实推进改革开放。一是继续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加快创新步伐,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乌龙酒业改制步伐。认真研究解决改制企业在职工安置、资产处置、土地过户、银行债务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继续推进商贸、粮食、医药、供销等行业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确保五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确保财政应承担的教育公用经费依法增长,编制内教师工资按现行标准及时足额发放。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妥善解决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推进县农场税费改革,加大对国有农场公益事业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以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小为依据,对全县金融机构进行考核奖励,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认真组织实施公务员工资分配制度改革,调整支出结构,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财力,确保工资和津贴补贴发放。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落实关于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的有关政策。各项政府非税收入按国家规定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向文化企业转制,扶持发展民间职业演出团体和业余剧团。同时,继续推进交通、科技、公用事业、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改革,力争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努力扩大开放。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坚持“大招商”与“招大商”并举,加大考核、激励力度,不断扩大引资规模;创新招商机制,积极推行专业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实施回归工程,吸引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兴业;突出重点地区,主动对接中原城市群和武汉经济圈,全方位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努力在全面开放中汇集生产要素,推动我县更好地融入区域经济大循环,充分利用县外要素资源发展淮滨。努力扩大出口贸易。培育壮大天宇禽业、合谊化工、永锋木业、新星木业、万和纺织、大地汽车内饰件、光明集团淮滨家具等有出口创汇潜力的企业,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千方百计扩大我县具有比较优势的家具、肉鸡、石墨乳、板材、纺织品等产品的出口规模。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降低投资门槛,放宽投资政策,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引导民营企业提升发展水平,不断做大做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三是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坚定不移地把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来抓,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深化改革,标本兼治,既要治标,下猛药、出重拳,着力解决“四难”、“四乱”等问题,更要治本,研究建立优化环境的长效保证机制。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坚决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着力建设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实行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对县乡重点项目,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开展全程代办服务,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实行责任追究制、一周办结制、企业25天宁静工作日和先审批后检查制度,着力建设有利发展的约束环境;推进诚信建设,完善和落实鼓励保护企业家创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全县营造诚信为本、守信光荣的诚信环境。努力把淮滨建成招商引资的“洼地”、对外开放的磁场、发展非公经济的沃土和投资兴业的乐园。
    (八)以作风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在我县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新一届政府担负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务必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特别是干部作风建设。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新经济管理制度和方式,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推进政企分开,把抓经济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强化对市场尤其是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督,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反对不正当竞争。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改进公共服务方式,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二是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立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监督职能,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预算审查、公开招标、过程监管和竣工审计,使政府权力在制度的约束下运行。广泛开展政风行风评议,严厉查处一些部门、行业和政府工作人员中存在的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以清廉的政府形象凝心聚力。三是大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在广大公务员中大力倡导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认真落实《中共信阳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决定》,勤奋学习,学以致用,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大兴“严、细、深、实”之风,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齐心协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各位代表!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加快推进魅力淮滨建设,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