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查看: 778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期思怀古之蒋国觅踪系列”之一 蒋氏寻根期思古城

[复制链接]

1946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金币

站长

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Rank: 21

注册时间
2007-5-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09:1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杭州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个冬日的清晨,我们乘车出淮滨县城南行,借熹微的晨光行过淮河桥,在越来越明朗的天地间,朝着期思镇驶去。
  淮滨县地跨淮河两岸,位于信阳市东北角,是一个建制仅50多年的新县,但其下辖土地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沉淀。据淮滨县文化局尤新峰先生介绍,其县域淮河以北,春秋时是楚国著名的白邑,淮河以南,则是蒋国故地,后来成为楚国的期思邑。
  “期思”是个很雅致的地名,据说是“寄望”的意思。与周边“寨”“营”“铺”等一般地名相比,这个名字是“白胡子爷爷”级的,它已经沿用了两千多年。
  这里有着极其悠远的历史。2600多年前,此地是周代蒋国都城,周王朝“寄望”蒋国镇守南疆,安抚淮夷,故名之曰“期思城”。公元前617年前后,这个古国被强大的楚国所灭,为怀念故国,蒋人遂以国为姓,世代相传。大约在国灭之时,蒋人就开始远走他乡,后来因各种原因,蒋氏后人逐渐从河南播迁到山东、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南、贵州等地。如今,蒋姓在中华姓氏中为第43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各地的蒋姓族谱都有“江南无二蒋”或“天下无二蒋”之说,遍布全国的蒋姓相信,他们都源出遥远的蒋国。
  蒋国灭亡后,此地成为楚国的期思邑。没多久,这里诞生了伟大的治水英雄孙叔敖,主持开凿了中国早期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期思陂,孙叔敖后来更成为楚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楚庄王称雄中原、名列“春秋五霸”之一。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第一个记载的人物,就是这个孙叔敖,因此他被人称为古代“第一循吏”。“循吏”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清官,也就是说,他是中国正式史书记载的“清官第一人”。
  半个多小时后,我们走进了期思镇。初看起来,这里的建筑和街市与一般农村集镇别无二致,但当行过“蒋城大道”,转到“孙叔敖路”时,一段充满沧桑感的古城墙进入我们的视线,恍惚间让人有种跨越时空的感受。
  那古城墙为夯土建筑,三米多高,长满野草杂树。同行的期思镇党委书记彭大国告诉我们,虽然经过沧海桑田的世事变迁,蒋国故城的轮廓依然,这个城址坐落在三面环水的冈地上,呈长方形,古城墙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约500米,墙基宽32米,东南有烽火台一座,残高七八米,其他墙段残高1到3米不等。如今的期思小镇,只占据了古城的西北隅。
  在彭大国先生和副镇长任杰先生的陪同下,我们踏上古城墙漫步。那上面满是密密的衰草,柔软而厚实,如温软的被子,覆盖着无数往事,安眠于微微的风中……
  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说,已足以萌生思古幽情,而对于蒋姓人士来说,可能更是大感温馨的画面。
  一种力量凝聚陌生人
  2008年5月9日,对于许多蒋姓人士来说,是颇有意义的一天。这一天,来自江苏、浙江、广东、四川、重庆、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河北等十多个省市的蒋氏代表近百人齐聚蒋国故城。大约2600年前,蒋国被楚所灭,国人星散,播迁各地,这是蒋姓子孙两千多年来首次集体故国重游,寻根拜祖。
  这一天小雨淅沥飘洒,期思镇的农民很少外出了,原野显得十分空旷。但这些“外乡人”却对那小雨毫不在意,在田间小路上兴奋地行走。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片“生疏而又熟悉,亲切而又神秘”的皇天后土。
  他们的目的地,是镇东南大片的古代陵墓区。这一带方圆数里都是古代墓葬群,相传为蒋国国君和贵族墓地,不少地方的蒋姓族谱里,都记载了这些陵墓的方位。当那些陵墓封土进入视线,蒋姓众人内心的情绪从笑容、从眼神洋溢,事后有人写道:“上下几千年,蒋国之城墙仍巍然而立;沧桑数十纪,蒋氏之祖茔仍安然而卧。我蒋氏众子孙皆欣欣然也。”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拜祭祖陵。陵墓区体量最大的陵墓,相传是蒋氏始祖、周公第三子伯龄的墓。该墓前潮湿的田地中,已由期思镇有关人员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稻草。蒋姓众人摆上各种祭品,肃然而立,在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的主持下,祭拜仪式隆重开始。老者双手持香,念诵祭词,每念一句,数十人跟诵,各种嗓音、方言,形成庄严肃穆的和音,在原野上回荡:
  “我祖伯龄,炎黄子孙。周公之子,蒋国国君。长眠期思,名震淮滨。三千多载,繁衍后人……状元宰相,护国将军……文人学士,国史彪炳……墓前默哀,化纸虔诚。先祖有灵,保佑子孙。祖脉优秀,后代昌盛。立人立德,立业大成……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在那一瞬间,这些陌生人凝聚为一个整体。但这些人来自四面八方,其实大多原本素不相识。
  是什么力量吸引着他们前来期思?又是什么令他们两千多年后还能找到故国?
  赵本山的小品中有句台词:我不关心自己是怎么来的,我只关心自己是怎么没的。这话显然是搞笑之词。对于一般中国人来说,“自己是怎么没的”,是很少考虑的问题,而“自己是怎么来的”,却常常能激起强烈而持久的寻根热望。
  每个前来期思拜祖的人,身后都有着深刻的延续千年的寻根情结。他们或遵照各自家谱的指引,或孜孜不倦地追寻多年,才到达了期思的蒋国故城。
  修家谱承继千年
  在前来祭祖的人群中,四川老人蒋远举很受大家敬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蒋远举对自己的姓氏和家族渊源萌生了浓厚的兴趣,似乎冥冥中有种力量,深深地吸引着他,令他欲罢不能。于是他干脆辞去律师工作,专门从事家谱研究。
  在众多蒋姓贤达的支持下,他走访湖南、江西、广西、湖北、陕西、南京、上海等十多省市的30余县200余乡,1997年主编出版川渝十余县市《蒋氏族谱》,2005年主编出版《蒋氏通谱》首卷,目前正着力编修第二卷。在长期的调研工作中,蒋远举先生在各地看到过300多部蒋氏谱本,有一些谱本存在误传,但大部分都记载蒋氏起源祖籍地在河南期思。他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各种说法进行考证和辨析之后,认定蒋国故地和蒋氏得姓之地,都在期思。
  河北的蒋鸿林同样是位受人敬重的老人。他的故乡是河北魏县大磨村。抗战时期,日伪军曾三次扫荡该村,蒋氏祖屋被焚烧,家乘也在战火中遗失。老人只是靠记忆,能知道家族的部分历史,前代世系十分模糊。为了让“后人不至为此惶惑”,蒋鸿林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多次前往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北京、天津等地,耗资上万元,行程万余里,历经十年努力,终于理顺了族支世系,对家族传承和迁徙过程有了清楚的了解。
  “家之有谱如国之有史”,这是中国人悠久的观念。一代又一代的人,修谱、传谱,如果战乱或自然灾害致使家谱失传,都会有人出来整理资料,接续家史。
  中国人的这种文化传统,近年来被认为有特殊价值,是遗传学研究的宝贵资源。198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国际著名的群体遗传学权威斯福扎来到中国,主动提出与中国科学家共同开展姓氏与遗传信息研究。
  国际权威主动要求合作,是看中了中国姓氏蕴藏的无与伦比的科研资源。
  据介绍,西欧人姓氏最早的记录不足千年,普遍使用姓氏是近两三百年的事,有些地区直到20世纪还未普遍使用,比如土耳其,1935年才以法律形式规定使用姓氏;日本公元5世纪晚期产生姓氏,但仅仅是代表社会政治地位和职务的世袭称号,直到明治维新时期,政府才颁布法令实施户籍登记,要求每一个日本人必须有姓,日本人这才匆匆地为自己找姓,很多人以居住地名称为姓,因此多为两字姓。日本一下子涌现出3万多个姓,今天已达12万个之多。但是,此种背景下形成的姓氏传递,很难找到与遗传基因的关联。
  而作为传统宗族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中国姓氏延续了数千年。斯福扎教授认为,通过对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分布规律的研究,即有可能找到探讨中国人起源和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和科学依据;中国人几千年来有关姓氏的记录,甚至可以解开人类遗传的奥秘。
  除了这种科学意义之外,姓氏文化还能萌发强有力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成为文化传承的强大动力。
  或许正因如此,在“失乐园”2600多年后,众多的蒋姓还能找到故国,也还有回故国寻根的热望。
  “蒋”是姓,茭白是种蔬菜,两者能有什么关联?采写这个题材,我们却发现两者之间的确有些关系。
  蒋姓今年5月的期思之行,是他们“历史上的首次寻根聚会”,正式名目叫做“中华蒋氏寻根恳亲大会”。这次聚会,也是次研讨会,不少人向大会提交了自己在蒋姓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翻阅这些资料,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蒋姓由蒋国而来,“蒋”国之名,则是因为该国封于“蒋地”,而蒋地则是因一种植物而得名。
  许慎《说文解字》说,“蒋,蒋也,从草,将声。”“,雕 ,一名蒋,从草,瓜声。”
  “”就是“菰”,也就是说,这种植物有三个名字:“蒋、、菰”。这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有水的地方,有白色地下茎,开花为紫红色,结的果实细长如针,外褐内白,称为“菰米”,或“蒋实”、“雕胡米”,煮成饭松香爽口,是十分珍贵的食品。
  “五谷杂粮”之说,人所共知,但“五谷”都指什么,却有不同的说法,因为中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方,粮食作物差异很大,因此又有“六谷”、“百谷”之说。“六谷”之说,就列入了“菰”。
  大约在古代,某个地方盛产“蒋”(“菰”),或是这种植物的原产地,人们就将此地称为“蒋”。再后来,周王朝把周公的第三子伯龄分封到蒋地,建立了蒋国,此后就有了蒋这个姓氏。
  其实很多中国姓氏都与植物有关,如华、梅、兰、艾、萧、苏、葛、蔡、李、杜、柯、杨、柳、柴、林、柏等。古人与植物的关系,远比现代人密切,经过复杂的演变,很多植物变为地名、国名、姓氏。其实,华夏之名,也与植物大有关系。“华”,古即“花”字,由盛开花朵的象形字演变而来。《说文》释:“开花,谓之华。”后来,华也是植物开花的代称。而“五色为之夏”,这样一来,就有人解释说,“华夏”即五色的花朵。
  在“蒋”字由植物名演变为地名、国名之后,逐渐独立出来,成为姓氏专用的字;而那种叫“蒋”或“菰”的植物,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致面目全非。
  大约在唐代之前,“菰”开始受到一种病菌的侵染,抗病能力弱的植株,便不能再开花结果,而花茎的基底部分却因受病菌刺激膨大,形成纺锤形如竹笋般的肉质茎,被称为茭白。有趣的是,这种植物的病变对人类不但无害反而有益。茭白柔嫩细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又高,很快受到人们的喜爱。
  后来这种病菌蔓延扩大,使得“菰”不能再开花结籽,都变成了茭白,从此这种植物就退出“六谷”之列,摇身一变成为蔬菜。而这种植物与“蒋”之间的渊源,也逐渐被一般人遗忘了。
  植物名成为地名,不知起于何时;而地名演化为姓氏,则是蒋国史沉淀的结果。对于蒋姓由植物名演化而来,如今的研究者基本没有异议。但蒋地在哪里?或者说最初的蒋国在哪里?却有着不同的说法。
  早在2600多年前,信阳市淮滨县期思镇所在地是周代蒋国的都城,后蒋国被楚国灭亡,此地成为楚国的期思邑。如今,期思镇成为蒋姓子孙公认的祖根地,他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寻根问祖,凭吊先人,抒发自己的思古幽情。图为位于期思镇东南的蒋国国君和贵族墓地。
  期思镇党委书记彭大国收集的蒋氏族谱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可可西里的风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上淮滨论坛,了解淮滨大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0

金币

1级:新兵

Rank: 1

注册时间
2008-12-23
沙发
发表于 2008-12-29 11:19:4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台湾台北
希望有一天能夠來探望期思祖先發源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2608

帖子

126

金币

9级:准将

Rank: 9Rank: 9Rank: 9

注册时间
2008-12-6
板凳
发表于 2008-12-29 12:31: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广东中山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吕凯 该用户已被删除
地板
发表于 2008-12-29 12:36:3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信阳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276

帖子

-4

金币

9级:准将

Rank: 9Rank: 9Rank: 9

注册时间
2008-9-16
5
发表于 2008-12-29 14:09: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郑州
爱是一种感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幸福;爱是一种经历,即使破碎也会觉得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493

帖子

113

金币

6级:少校

Rank: 6Rank: 6

注册时间
2007-10-30
6
发表于 2008-12-29 14:14: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郑州
还没去过期思呢 感觉期思这个名字就是好听
我是天空的一片云,即便断了,依旧自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4

主题

4464

帖子

514

金币

荣誉会员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注册时间
2008-9-3
7
发表于 2008-12-29 22:12:4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上 善 若 水 。 水 善 利 万 物 而 不 争 , 处 众 人 之 所 恶 , 故 几 于 道 。 居 善 地 , 心 善 渊 , 与 善 仁 , 言 善 信 , 政 善 治 , 事 善 能 ,动 善 时 。 夫 唯 不 争 , 故 无 尤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1万

帖子

5288

金币

12级:上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注册时间
2009-2-3
8
发表于 2009-2-14 12:26: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信阳
大河报(大河网)12月底有《期思怀古之蒋国觅踪系列》之一、之二、之三,欢迎点击阅读!

08年5月,来自全国11省市的蒋氏代表在淮滨期思举行首次寻根祭祖活动,视频资料请查看期思吧。

08年5月的寻根会上,通过决议,约定09年清明节在淮滨期思举行全球蒋氏华人清明祭祖大典!有

关事宜请与中华蒋氏主根文化研究会联系。电话:0376—7277001 陈先生
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