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查看: 795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大名茶业界代表聚集信阳,共签《中国“十大名茶”共同宣言》。

[复制链接]

73

主题

1500

帖子

423

金币

荣誉会员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注册时间
2007-7-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12:3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信阳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新华网河南频道5月5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记者胡巨成 通讯员海 燕 常 征)4月27日,来自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都匀毛尖、君山神针、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和信阳毛尖主产地的业界代表聚集信阳,共同签署了旨在维护“十大名茶”品牌声誉的《中国“十大名茶”共同宣言》。

    我国是茶叶第一生产、消费大国。近年来,由于茶叶种类多,管理无序,标准缺失,导致了全行业无序竞争和低层次竞争,严重影响了“十大名茶”的品牌和声誉。为此,“十大名茶”原产地的业界代表一致认为,为维护中国“十大名茶”品牌形象,应该在产品认证、标签、包装上有个统一标准。他们在《中国“十大名茶”共同宣言》中达成共识:要加大打击假冒“十大名茶”力度,共同维护“十大名茶”声誉;促进“十大名茶”产业发展研究,扩大“十大名茶”的全球影响;同时,确定每年举办中国“十大名茶”论坛会议;建立中国“十大名茶”网络等。

中国十大名茶:

一》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是我国的第一名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品质为最佳。龙井素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黄似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是我国的第一名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品质为最佳。龙井素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黄似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

       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唐代,在清代,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 北宋时期,西湖群山生产的“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都已成为贡茶。元代,龙井茶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明代,《钱塘县志》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龙井茶名声远播。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四次到龙井茶区视察、品尝龙井茶,赞不绝口,并将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更加身价大振,名扬天下。

        西湖龙井茶区位于三面环山的自然屏障的独特小气候中,自古是文人墨客留恋之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赞美诗句。龙井茶加工方法独特运用“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十大手法。特级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西湖龙井茶不仅汇茶之色、香、味、形"四绝"于一身,而且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构成了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西湖美景、龙井名茶,早已名扬天下。游览西湖,品饮龙井茶,是旅游者到杭州的最好享受。

二》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适合用于家庭办公用茶.《铁齿铜牙纪晓岚4》乾隆到柳树沟找梅香姑娘就是喝的这个茶

三》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歙县。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徽州商会资料》)。每年清明谷雨,选摘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取名为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清朝名茶,属绿茶烘青类。“黄山毛峰”因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 产自黄山而得名。长期以来人们用“名山产名茶”的观点,推断黄山毛峰系明朝黄山云雾  

         黄山毛峰茶产于黄山风景区和毗邻的汤口、充川、岗村、芳村、扬村、长潭一带,其中桃花峰、云谷寺、慈光阁、钓桥庵、岗村、充川等的品质最好。


  特级黄山毛峰形似雀舌,白毫显露,色似象牙,鱼叶黄金。冲泡后,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其中“鱼叶金黄”和“色似象牙”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黄山盛产名茶,除了具备一般茶区的气候湿润、土壤松软、排水通畅等自然条件外,还兼有山高谷深,溪多泉清湿度大,岩峭坡陡能蔽日,林木葱茏水土好等自身特点。“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黄山常常云雾缥缈。在这样的自然条件里,茶树终日笼罩在云雾之中,很适合茶树生长,因而叶肥汁多,经久耐泡。加上黄山遍生兰花,采茶之际,正值山花烂漫,花香的熏染,使黄山茶叶格外清香,风味独具。

         黄山毛峰的品质特征是:外形细扁稍卷曲,状如雀舌披银毫,汤色清澈带杏黄,香气持久似白兰。 好山好水出好茶。黄山独特的气候环境,为茶树提供了非常好的生长条件。上等的“黄山毛峰”一般在清明前后开始采摘,茶农们只采鲜嫩的芽头。为保鲜香,人们上午采摘下午制;下午采摘的当夜制。采回来的鲜叶经短暂摊放后,高温刹青、理条炒制。加工后的成茶:形如雀舌,多毫有峰。


  “黄山毛峰”在冲泡时,汤色碧绿;一芽一叶。茶汤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和绿茶浸出物、清香爽口,一杯茶即使冲泡五六次,香味犹存。


  黄山毛峰的品饮,冲泡时水温以80℃左右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
四》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主产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全县地处大别山北麓,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绿色饮品。同时,“六安瓜片”的采摘也与众不同,茶农取自茶枝嫩梢壮叶,因而,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最佳,是我国绿茶中唯一去梗去芽的片茶。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早在唐代,《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李东阳、萧显、李士实三名士在《咏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日“七碗清风自六安”“陆羽旧经遗上品”,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评价;“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为“贡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两;大文学家曹雪芹旷世之作《红楼梦》入竟有80多处提及,特别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到了近代,“六安瓜片”被指定为中央军委特贡茶,开国总理周恩来同志临终前还念唠着“六安瓜片”;1971年美国前国务卿第一次访华,“六安瓜片”还作为国家级礼品馈赠给外国友人,2007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参加“俄罗斯中国年”活动并赠送由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特级六安瓜片”,由此作为中国国礼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可见,“六安瓜片”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显著的位置。

     六安瓜片宛如瓜子的外形,宝绿润亮的色泽,黄绿清澈的汤色,清芬扑鼻中别具一格。我国许多著名的茶叶学者,在品评是认为,制作瓜片茶鲜叶质地较其他名茶粗老,但其品质却如此独特,究其原因,除了大别山深处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富饶多彩的品种资源外,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发挥才智所创造的采制工艺是一个重要因素。


五》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 ,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茶叶的自然品质以祁门的历口、闪里、平里一带最优。当地的茶树品种高产质优,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中,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所以生叶柔嫩且内含水溶性物质丰富,又以8月份所采收的品质最佳。祁红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俗称“宝光”);内质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蕴含着兰花香(号称“祁门香”),馥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叶底(泡过的茶渣)红亮。清饮最能品味祁红的隽永香气,即使添加鲜奶亦不失其香醇。春天饮红茶以它最宜,下午茶、睡前茶也很合适。祁门茶叶,唐代就已出名。据史料记载,这里在清代光绪以前,并不生产红茶,而是盛产绿茶,制法与六安茶相仿,故曾有“安绿”之称。光绪元年,黟县人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创设茶庄,祁门遂改制红茶,并成为后起之秀。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祁门茶叶条索紧细秀长,汤色红艳明亮,特别是其香气酷似果香,又带兰花香,清鲜而且持久。既可单独泡饮,也可加入牛奶调饮。祁门茶区的江西“浮梁工夫红茶”是“祁红”中的佼佼者,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

       祁红采制工艺精细,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芽叶作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干。红毛茶制成后,还须进行精制,精制工序复杂花工夫,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而制成。


      祁红的主要特点是:茶叶外形条索紧细,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茶叶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汤色红艳透明,叶底鲜红明亮。滋味醇 厚,回味隽永。

六》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区。都匀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南东山屹立,西面蟒山对峙。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哨脚、大槽一带,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 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都匀毛尖茶清明前后开采,与《都匀县志稿》所述“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是相吻合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 展,长度不超过2.0厘米。通常炒制500克高级毛尖茶约需5.3—5.6万个芽头。

 都匀毛尖茶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内含成份丰富。优良 的芽梢,为形成毛尖茶的品质提供了物质基础。  
  

       都匀毛尖“三绿透黄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成品都匀毛尖色泽翠绿、外形匀整、白毫显露、条索卷曲、香气清嫩、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芽头肥壮。其品质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主民茶界前辈庄晚芳先生曾写诗赞曰:“雪芽芳香都匀生,不亚龙井碧螺春。饮罢浮花清爽味,心旷神怡功关灵!”

七》君山神针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黄茶中的珍品。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银针,故得其名。君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时就曾选带了君山茶。后梁时已列为贡茶,以后历代相袭

        君山又名洞庭山,为湖南岳阳市君山区洞庭湖中岛屿。岛上土壤肥沃,多为砂质土壤,年平均温度16~17度,年降雨量为134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较大,三月至九月间的相对湿度约为80%,气候非常湿润。春夏季湖水蒸发,云雾弥漫,岛上树木丛生,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山地遍布茶园。

        君山银针全由芽头制成,茶身满布毫毛,色泽鲜亮;香气高爽,汤色橙黄,滋味甘醇。虽久置而其味不变。冲泡时可从明亮的杏黄色茶汤中看到根根银针直立向上,几番飞舞之后,团聚一起立于杯底。其采制要求很高,比如采摘茶叶的时间只能在清明节前后7-10天内,还规定了9种情况下不能采摘,即雨天、风霜天、虫伤、细瘦、弯曲、空心、茶芽开口、茶芽发紫、不合尺寸等。

     君山银针芽头茁壮,紧实而挺直,白毫显露,茶芽大小长短均匀,形如银针,内呈 金黄色。 饮用时,将君山银针放入玻璃杯内,以沸水冲泡,这时茶叶在杯中一根根垂直立起,踊跃上冲,悬空竖立,继而上下游动,然后徐下沉,簇立杯底。军人视之谓“刀枪林立”,文人赞叹如“雨后春笋”,艺人偏说 是“金菊怒放”。君山银针茶汁杏黄,香气清鲜,叶底明亮,又被人称作“琼浆玉液”。

八》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武夷岩茶属半 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乌龙”、“肉桂”等。


  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 ,回味无究。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乌龙茶中的明珠。“武夷岩茶”是产于闽北武夷山市(原祟安县)武夷山岩上乌龙茶类的总称。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清康熙年间,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武夷岩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多随茶树产地、生态、形状或色香味特征取名。“大红袍”最为名贵。传说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武夷岩茶是我国东南沿海省、地人民以及东南亚各地侨胞最爱饮用的茶叶品种,是有名的“侨销茶”。

        武夷山坐落在福建省东北部,有“奇秀甲于东南”之誉。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武夷不独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而奇。


  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茶农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筑“盆栽式”茶园。“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而得名。

武夷岩茶经历代变迁,种类繁多,品质各异。采自正岩的称"奇种",采自偏岩的称"名种",在正岩中选择部分优良茶树单株采制的,品质在奇种之上的,称"单丛"。名岩专选一二株品质特优的茶树单株采制的,称"名丛"。著名的四大名丛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


  大红袍 武夷名丛中声誉最高,四大名丛之魁首。传说大红袍原产地位于天心岩九龙窠的岩石峭壁之上。据行家评定,大红袍的品质很有特色,与其他名丛对比,大红袍冲至第九次尚不脱原茶真味桂花香,而其他名丛经七次冲泡味已极淡。


  铁罗汉 武夷最早的名丛。清代郭柏苍《闽产录异》(1886年)记载:"铁罗汉、坠柳条,皆宋树,又仅止一株,年产少许。"传说原产地在慧苑岩内鬼洞和竹窠岩长窠。据传,惠安施集泉茶店于19世纪中叶经营武夷岩茶,以"铁罗汉"最为名贵,有疗热病的功效,极受欢迎。目前为小包装名牌产品之一。


  白鸡冠 白鸡冠之名在明代已有传闻,早于大红袍。产地一说在武夷宫止止庵白蛇洞,一说在慧苑岩外鬼洞。白鸡冠树高1.75米,分枝颇多,该树叶色呈淡绿,嫩叶浅绿微黄,叶面开展,春稍顶芽微弯,茸毫显露似鸡冠。这也是白鸡冠名称之由来。


  水金龟 原产于牛栏坑杜葛寨峰下半岩上,后被洪水冲至牛栏坑坑底的兰谷岩。1919~1920年间,为此树曾引起诉讼,费金数千,因天然造成,判归兰谷所有,足见此树之名贵。


  武夷岩茶的冲泡,别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壶小如掾,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 ,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袁枚《随园食单》)。更有上者"七泡有余香"。武夷岩茶香气馥郁,胜似兰花而深沉持久,性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成茶茶条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称为"宝色"。部分叶面呈现蛙皮状白点,俗称"蛤蟆背"。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中央淡绿带黄,称"绿叶镶红边",呈三分红七分绿。品岩茶重在"岩韵",滋味浓醇,鲜爽回甘,所谓"品具岩骨花香之胜"也。
  
九》安溪铁观音  
                        
     福建安溪是我国古老的茶区,安溪产茶始于唐末,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境内生长着不少古老野生茶树,茶叶在蓝田.剑斗等地发现的野生茶树树高7米,树冠达3.2米,据专家考证,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
     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类,是乌龙茶的代表。据载,安溪铁观音茶起源于清雍正年间,当时安溪茶农选育出许多优良树品种,其中以铁观音制茶品质为最优。茶树良种铁观音树势不大,枝条披张,叶色深绿,叶质柔软肥厚,芽叶肥壮。采用铁观音良种芽叶制成的乌龙茶也称铁观音,因此,“铁观音”既是茶树品种名,也是茶名。
     安溪地处戴云山东南坡,戴云山支脉从漳平延伸县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有独立坐标的山峰522座,千米以上的高山有2461座,最高的太华山海拔1600米。境内按地形地貌之差异,素有内外安溪之分,以湖头盆地西缘的五阆山至龙门跌死虎西缘为天然分界线,线以东称外安溪,线以西称内安溪。外安溪地势平缓,多底山丘陵,平均海拔300-400米。内安溪地势比较高峻,山峦陡峭,平均海拔600-700米,
      

     安溪铁观音主产区在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15—18度,无霜期260—324天,年降雨量1700—1900毫米,相对湿度78%以上,有“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之谚。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PH值4.5—5.6,土层深厚,特别适宜茶树生长。

  在茶的天地中,安溪人绝对算得上是富家子弟。坐拥着一片出产好茶的青山绿水,将茶的品味和观赏,贯穿于日常的生活中。而茶香四溢的“铁观音”,更是让安溪人“斗”起茶来个个底气十足。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 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十》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是 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中国名茶之一,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能。  

    信阳毛尖的驰名产地是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震雷山)、一寨(何家寨)、一寺(灵山寺)。这些地方海拔多在500-800米以上,高山峻岭,群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弥漫。乾隆时有个拔贡叫程悌,常游车云山而留有一诗:“云去青山空,云来青山白,白云只在山,常伴山中客。”黑白两潭景色更是绮丽诱人,清时张铙有诗描述:“立马层崖下,凌空瀑布来。溅花飞霁雪,暄石响晴雷。直讶银河泻,遥疑玉洞开。缘知龙伯戏,击水不能回。”这云雾弥漫之地,丝丝缕缕如烟之水气,滋润了肥壮柔嫩的茶芽,为制作独特的信阳毛尖提供了天然资源。

    上等优质原料是炒制名茶的基础。信阳茶区属高纬度茶区,四季分明,茶园比南方开采晚、封园早。每年隆冬季节,冰雪封冻了高山,覆盖了大地,万物失去了生机,唯有茶树傲寒而立,青枝绿叶,茶花次第怒放,浓香溢人,煞有春意,似乎在向大自然宣告——我是强者。人们为了给这强者注入更强的活力,每年都及时对茶园进行封根培土,增施有机肥。茶树借助这特殊力量和休养生息的机会,贮存了大量的养分,满足了翌年生长需要,加之深山区阳光迟来早去,所以这里茶叶内含物丰富,特别是氨基酸、儿茶素、咖啡喊、芳香物质、水浸出物等含量,均优于南方茶区,为南方茶区所不及。这里采茶期分三季:谷雨前后采春茶,芒种前后采夏茶,立秋前后采秋茶。谷雨前后只采少量的“跑山尖”,“雨前毛尖”被视为珍品。每逢采茶季节,满山遍野身着红、绿衣的采茶姑娘,似仙女下凡,似玉蝶翩翩起舞,用她们纤细的嫩手,一朵朵、一芽芽的采摘细嫩芽叶。你怎会想到1千克特级信阳毛尖竟然需10万多个芽头。这里凝结了多少采茶姑娘的心血啊。“谁知杯中茶,朵朵皆辛苦”,可想信阳毛尖的采摘标准要求是如此严格。特级毛尖一芽一叶初展的比例点85%以上;一级毛尖以一芽一叶为主,正常芽叶占80%以上;二三级毛尖以一芽二叶为主,正常芽叶占70%左右;四五级毛尖以一芽三叶及对夹叶为主,正常芽叶占35%以上;要求不采蒂梗,不采鱼叶。80年代后期,新开展的特优珍品茶,采摘更是讲究,只采芽苞。信阳毛尖对盛装鲜叶的容器也很注意,用透气的光滑竹篮,不挤不压,并要求及时送回荫凉的室内摊放2-4小时,趁鲜分批、分级炒制,当天鲜叶当天炒完。

  信阳毛尖品质好,端在炒中成。信阳毛尖炒制工艺独特,炒制分“生锅”、熟锅”、“烘焙”三个工序,用双锅变温法进行。“生锅”的温度140-160℃,“熟锅”的温度80-90℃,“烘焙”温度60-90℃,随着锅温变化,茶叶含水量不断减少,品质也逐渐成。“生锅”是两口大小一致的光洁铁锅,并列安装成35℃-40℃度倾斜状。“生锅”用细软竹扎成圆扫茶把,在锅中有节奏地反复挑抖,鲜叶下绵后,开始初揉,并与抖散相结合。反复进行4分钟左右,实成圆条,达四五成干(含水理55%左右)即转入“熟锅”内整形;“熟锅”开始仍用茶把继续轻揉茶叶,并结合散团,待茶条稍紧后,进行“赶条”,当茶条紧细度初步固定不沾手时,进入“理条”,这是决定茶叶光和直的的关键。“理条”手势自如,动作灵巧,要害是抓条和甩条,抓条时手心向下,拇指与国外四指张成“八”定形,使茶叶从小指部位带入手中,再沿锅带到锅缘,并用拇指捏住,离锅心13-17厘米高处,借用腕力,将茶叶由虎口处迅速有力敏捷摇摆甩出,使茶叶从锅内上缘顺序依次落入锅心。“理”至七八成干时出锅,进行“烘焙”;烘焙经初烘、摊放、复火三个程序,即成品优质佳的信阳毛类。上等信阳毛类含水量不超过6%。

  信阳毛尖初制后,经人工拣剔,把成条不紧的粗老茶叶和黄片、茶梗及碎末拣剔出来。拣出来的青绿色成条不紧的片状茶,叫“茴青”,春茶茴青又叫“梅片”。“茴青”属五级茶,拣出来的大黄片和碎片末列为级外茶。经拣剔后的茶叶就是市场上销售的“精制毛尖”。

  
     信阳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外形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优质信阳毛尖汤色嫩绿、黄绿或明亮,味道清香扑鼻。

好人一生平安!家乡人一世平安!淮滨论坛人永远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主题

4527

帖子

1822

金币

10级:少将

Rank: 10Rank: 10Rank: 10

注册时间
2009-10-19
沙发
发表于 2010-5-12 13:51: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把价格炒的那么高
今后老百姓咋还喝的起
健康、快乐每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1

主题

4776

帖子

4191

金币

10级:少将

Rank: 10Rank: 10Rank: 10

注册时间
2009-5-5
板凳
发表于 2010-5-12 13:54:2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后面咋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8

主题

7439

帖子

1908

金币

荣誉会员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注册时间
2008-7-31
地板
发表于 2010-5-12 14:32: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金华
信阳毛尖,今年是物美价贵。
自古逢秋倍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