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642
- 精华
- 0
- 积分
- 1162
- 马克
- 18862
- 金币
- 258
- 在线时间
- 52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7-28
- 最后登录
- 2022-1-17
8级:上校
 
- 注册时间
- 2009-7-28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1-6-9 13:04: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大概领导们实在不能容忍部下整天无所事事,季节开学时我被赶到J大进修。上海那边有我的N个大学好友,周末一家家地吃过来,翻翻下铺的结婚照,看看对床的新房间,日子飞快,乐不思杭。阿冬来过一次,帮我背来“红棉牌”吉它,一瞧宿舍空间太小,又帮我背回杭州。阿维只给我写信,说阿冬忙于打毛衣,她倍感受冷落。
毛衣原来是给楼上的男生们打的。阿冬专程跑到同事丈人的厂里,去买当时紧俏的全毛毛线,我和阿维搭顺风车,每人也囤了好几斤。进修回来时,楼上的几个无主之草已经穿上了高领毛衫。倒是我和阿维,懒惰得紧,毛线还是那个毛线。阿冬织毛衣据说得过她大妈的真传,手法很匀,我想哄她帮我织一件,这回她好象很烦听毛衣的事,我只得闭嘴。
再过两天,看楼上的谁谁下来,阿冬也是绷着脸,不象以前那样招呼吃东西什么了。我一头雾水,问阿维,说是可能和看内部电影那事有关。也就是谁谁先通报到什么地方看大片,再后来自己偷偷去了,将女士们晾在寝室干等。阿维也遭遇了此事,过后狠狠地将两肇事者骂了一通,再将陪礼道歉的华夫饼干吃光就算了。阿冬是明显的不原谅。
那阵子我正傻傻地吊在南国的那棵“树”上,每天支出8分邮票钱,和前男友现老公交换生活日记。阿维身边一直不缺“黑漆板凳”的候选人,人选构成中,一部分是老家和单位里的热心人不断推荐过来的,再一部分是勇敢地找上门的,余下那些才子艺术家是饥饿的时候被阿维收留过的。阿维用叶赛尼娅的多情很快发现候选人的可爱,又用魔鬼胡安的刻薄及时洞察他们修养上的缺陷,周期性地冷冷热热、悬而不决。
阿冬的情事极不明朗,平时没听她说过这方面的话题,也不见她相亲约会,甚至都没人跳出来给她介绍。可能阿冬给人的印象比较能干,又有很多本地的亲戚,就是我和阿维一开始也没想给她支招。阿冬对楼上人的亲切友好,傻瓜也看出怎么回事了,我们就常常引出话题,明明暗暗地将阿冬标榜为贤妻良母相。其实不算标榜,是客观描述。
哥们打牌时的精明相,这时候都消失了,立马全成fool。毛衣穿上后,居然还闹内部电影事件,哼! 什么时代男人都只会以貌取人。
若干个星期后,阿冬宣布她要订婚了。对方是小时候的邻家大哥,据说长的不好看,但书读到美国博士,还在加州购置了带游泳池的别墅,眼下正在归国的路上。我们为阿冬心花怒放,唱着“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等着青蛙王子的到来。
阿冬将宿舍又重新布置一遍,换上印满英文字母的新窗帘,用大幅的萧山花边罩住箱子,又买了两个亲嘴的小荷兰磁人放在录音机边。我和阿维叉着手看她张罗,还大叫太温柔了吧。
博士迟迟没有现身,开始我们还问,阿冬就说他被这儿那儿请去做讲座了。到后来,我们问得累了,闭嘴了,一走廊的其他女同胞又开始新一轮的边等边问。听到阿冬的大嗓门快乐地呱呱着,理由却刷新了几回,从讲座到考察到返美引资,等等,我们晕了。
以后的情节顺理成章,一环扣着一环:订婚、结婚、蜜月旅行。每次离开杭州,阿冬都会发生一件与这段婚姻有关的事情,而且会带些走到地方的特产给我和阿维解馋。又一个暑假后开学,阿冬报告这个假期去了美国的家,还到欧洲转了一圈。我们要看她那带游泳池的洋房,和带着她的博士,阿冬挺遗憾地说所有的底片都不小心曝光了。
曝光的不止是底片。某天中午同事一清跑过来聊天,聊着聊着阿维说到阿冬出国的事,一清马上反对,说不可能,阿冬没办过护照。一清在院办负责外事,办护照的第一道手续归她管。以后,又有消息传出说阿冬申请房子,房产科要结婚证她拿不出来。
我和阿维开始惶惶不安,为吃过的阿冬的喜酒,虽然是在小厨房里阿冬自己烧的一桌菜;为一人一支的美国口红,虽然都没开始用;还有天津麻花北京蜜饯上海月饼……,知道真相后,这一切馈赠犹如勒索。其实最不安的是阿冬的将来,为她如何落实她描述的一切不安乃致于惊恐。对于我们,中间的难度简直不敢想象。不安之外,还有力不从心的困窘,几次想直谏阿冬正视现实,每次都因不知怎么开口而作罢。
日子在我们对阿冬“已婚”状态怯懦的躲闪中,一天一天挨过去。阿维对杭城阴柔的小男人的失望、对江南冬天阴冷的恐惧与日俱增,曾经让她乏味的色彩单调、物资稀少的老家小城,在她嘴里每隔几天就被挤出一条优点。终于,她开始办调动手续了。
我的“树”从羊城移回来没多久,阿维老家的单位也落实了。楼下楼上的哥们会餐了N次送别阿维,规格高到有大王蛇上桌。闻香而来的美院油画家醉得连扔三个杯子,最后躺在楼梯上语无伦次逮谁骂谁。我和阿维将通宵聊天进行到火车鸣笛,同一时间里,阿冬将四季混杂的衣物理顺叠好,齐齐摞回到阿维的大箱子。
……
后来,我分到单位公房,搬出了集体宿舍。阿冬在那儿又住了三、四年,她还是热心地陪人看病,帮人采购紧缺商品,过一阵热火朝天地烧一桌菜请大伙吃,……,在生活的表层,阿冬永远不缺伙伴。
阿维回家没多久,就认识了现在的先生,很快切入谈婚论嫁的主题。她结婚时给我的信里,除了婚礼全程的总结,还有钢笔细细画出的嫁衣款式,……。在等待我们孩子出世的日子里,我们对1980年代的怀念就是用信件开始的。
流金岁月就这么溜走了。真的是了无痕迹?
我们三人没有合影,甚至两两的合影都没有。亲密无间的日子里,谁也没想到,等想到了已是聚散两依依。阿冬临去深圳前,抱着我女儿在我家阳台上拍了一张相片。我把墨镜架在女儿胖嘟嘟的小脸上,衬着阿冬的大框近视镜,两人竟有几分相象。
阿维说阿冬在深圳住她家时,和她家妮妮也合过影。阿冬跳槽几次后离开深圳,没带多少东西,这张相片却带走了。……
结束缅怀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