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查看: 57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 清辉照水 气韵天成 ——评梁令先的《七律题淮滨丽影》

[复制链接]

569

主题

7万

帖子

135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新乡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梁令先先生的《七律题淮滨丽影》以洗练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水边丽影图,全诗不着浓艳之色,却在清浅意象中藏尽风流,于平仄格律间见出匠心,堪称古典抒情诗中"以简驭繁"的佳作。

        一、起承转合间的画面铺展

       首联"粉袂轻扬立水滨,梨涡浅漾报春新"以白描入题,"粉袂"点出人物衣饰的素净,"轻扬"暗写微风,"水滨"定出场景,三词便构建起动态的开篇。而"梨涡浅漾"四字尤见精妙——既写笑靥之美,又以"漾"字呼应水滨环境,更暗藏"春新"的生机,一箭三雕。

        颔联"青丝绾蝶垂烟柳,素影临波蹙黛颦"转向细节刻画,对仗工稳且意象互文。"青丝绾蝶"写发间装饰,却以"烟柳"为背景,将人物与自然融于一体;"素影临波"既写水中倒影,又暗合"蹙黛颦"的神态,静中含动,显露出人物若有所思的微妙心绪。

        颈联"远岫含烟凝墨韵,近荷擎露伴冰魂"宕开一笔,由人及景却意不离人。远山含烟如墨画,近荷擎露似冰心,看似纯写景致,实则是以"墨韵"喻其雅致,以"冰魂"赞其品格,借景抒情不着痕迹。

        尾联"愿赊光景存清赏,一缕风来不染尘"收束于抒情,将眼前之景升华为心中之境。"赊光景"见珍爱之情,"不染尘"点出人物气质,更暗合全诗清雅基调,余韵悠长。

       二、意象选择中的审美追求

全诗意象体系呈现出鲜明的"清"与"净"。从"粉袂""素影"的色彩选择,到"轻扬""浅漾"的动态描绘,再到"烟柳""冰魂"的品格寄托,始终围绕"清雅"二字展开。即便是写美人,也摒弃了传统诗词中常见的浓妆艳抹,转而以"梨涡""黛颦"等细微处见神韵,这种审美取向与宋代文人"平淡天真"的艺术追求一脉相承。

        尤为巧妙的是意象间的关联性。"水滨"作为核心场景,串联起"临波""荷露""风来"等元素,形成以水为魂的意境网络。人物的"素影"与水中倒影相映,发间的"蝶"与岸边的"柳"相衬,远山的"墨韵"与近荷的"冰魂"相照,使全诗如一幅水墨长卷,景、人、情浑然一体。

       三、格律与意境的和谐统一

       作为七律,此诗在格律上严谨规范,平仄协调,韵脚"滨、新、颦、魂、尘"属平水韵"真"部,音韵清亮,与诗中清雅意境相得益彰。对仗尤为精彩,颔联"青丝"对"素影"、"绾蝶"对"临波",颈联"远岫"对"近荷"、"含烟"对"擎露",不仅词性相对,更在意象上形成远近、虚实的呼应,体现出诗人对格律的娴熟驾驭。

       全诗不着"美"字,却句句见美;不直言"情",却字字含情。从水边丽影到周边景致,再到诗人的珍爱之情,由表及里,由景入情,层层递进,最终落脚于"不染尘"的高洁之境,使诗歌超越了单纯的咏物之作,具有了更深远的意蕴。这种以形写神、以景托情的笔法,正是古典诗词的精妙所在,也让《七律题淮滨丽影》在凝练的篇幅中展现出丰富的审美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9

主题

7万

帖子

135

金币

13级:大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注册时间
2009-3-19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6:35 来至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新乡
离开淮滨十年,没想到淮滨变得这么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339

帖子

7991

金币

9级:准将

Rank: 9Rank: 9Rank: 9

注册时间
2014-5-6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20:33 来至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1万

帖子

1549

金币

11级:中将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注册时间
2022-3-30
地板
发表于 前天 22:31 来至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