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72
- 精华
- 0
- 积分
- 1782
- 马克
- 14007
- 金币
- 1519
- 在线时间
- 719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7-31
- 最后登录
- 2023-7-9
8级:上校
 
- 注册时间
- 2007-7-31
|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网上瞎转,转来一帖。身在异乡的信阳游子的点睛之言,信阳人
=================================================
一 信阳人好吃会吃
从饮食习惯来说,由信阳往北,过驻马店,经郑州、洛阳,一直到河南最北的安阳,整个河南境内均已面食为主,唯独信阳人“一日不可无米”。信阳人常会嗤笑那些一日三餐吃面,就着馒头、烩面喝酒划拳的纯正河南人,觉得他们不懂饮食搭配,除了馒头就是面条,除了煎饼就是面汤,简直要把人吃疯。
在河南,信阳人是出了名的会吃,仅一个早餐就花样繁多,武汉风味的热干面被信阳人改良后,少了芝麻酱的稠腻,多了面粉的筋道和爽口的香辣;周口逍遥镇的胡辣汤被信阳人引进后,少了成团的面疙瘩,多了营养丰富的海带和牛肉。林林总总各类美食经过信阳人的消化吸收后都成了“本帮菜”,比如连锁的万记快餐店就尤擅此道,作为信阳品种最齐全、口味最正宗的早餐店,这里永远人满为患、络绎不绝。离家在外读书工作的游子们一段时间不回家就会念叨家乡的牛肚汤方便面、小笼包、鸡汤米线、豆腐脑.......虽说都是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小吃、点心,却比任何大餐盛宴都让他们怀念,烟火世俗的生活正是因为有这些平常味道的饮食填充,才更多了不易察觉的温情。有什么比生活更值得信仰和想念的呢?信阳人,显然深谙此道。
二 信阳话好听不好懂
分辨一个人的地域籍贯,语言是最简单,也是最准确的判断途径。但这一途径显然不适合信阳人。当信阳人用地道的信阳话眉飞色舞,高谈论阔时,外省人会把他们当做湖北人,安徽人,但就是不会首先想到的是河南人。无论从音调还是口气上,信阳话都更像是南方“蛮子”,而不是北方“侉子"
信阳话属于江淮方言体系。 信阳人语调较平稳,与河南话的拖音和曲折相比,四声差别并不算很明显,信阳话糅合了周边多个省市的方言,“搞啥子”类似武汉话“搞么事”;即便到了与信阳东部接壤的安徽六安,依然可以找到信阳话的影子,“点吧点子”形容微不足道。“利亮”表示干净整洁,两城的人们用共同的语言描述生活的细节。
而与西部为邻的湖北襄樊市就更相似了,在襄樊市说信阳话,或者在信阳说襄樊话,当地的人一定不会将说话的人当成“外码子”。信阳话与这些比邻城市的方言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吸取了各地方言的精华,省略掉那些粗鄙不文的俚语,信阳话听起来干净利落,既有着寻常生活的烟火色彩,又蕴涵着坐镇中原,海纳百川的气度和包容。
河南有几种地方方言不好懂,信阳话算是数一数二。信阳话“h”“f”音不分,“l”“n”不分,一代武林大师黄飞鸿到了信阳,立马就变成了“房非冯”。而“奶奶”也被很多信阳人亲昵的唤成“来来”。但河南话呢,在河南,可以是说“中”,“干什么”是说“弄啥哩”,彼此见面寒暄时不是问你吃饭了没有,而是“你喝汤了么”。河南方言的一点一滴其实都早已融入到信阳话的每一个字符和音节里,化为骨骼和血液。即便是一个信阳人和襄樊人用家乡话聊得在火热,语调听不出一点差异。
但信阳人知道自己常嗤笑的那些声音憨实,甚至听起来有些土气的河南人,才是自己的兄弟姐妹,那种骨子里的亲切,实非言语所能涵盖。
三 信阳人耿直而狡黠
你如果一路南下来到信阳,你会很明显的发现土地的颜色都发生了变化,黄土地似乎一瞬间就变为红壤了。而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信阳人呢,他们既充满着北方黄土地的硬朗质地,又内含着南方红壤的温软气息。
你很难找到一个词语准确的形容信阳人的性格和气质。如同这座城市的格调,在信阳人身上体现更多的是南北方性情的一个融合与汇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身处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信阳人既有着北方人的耿直,又多了几分南方人的狡黠。
一座城市的历史与积淀,决定着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的底蕴与厚度。
三千年前,信阳也曾是称霸一时的楚国繁华大都市,彼时的信阳人也曾富庶一方,享乐一时。今天的河南地域在当时被韩、郑、卫、宋、齐等国家割据。如果说与河南的文化与习性渐行渐远,那么最初的脚步,从春秋时代就开始了。深受楚文化熏陶与影响的信阳人,骨子里多了一份傲气与飘逸。“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当息夫人的身影已远,不知道今天信阳城外哪一缕烟尘是当年那个刚烈女子身上拂落得胭脂。在街巷深处,不知是哪一户贫寒人家的祖上为苏东坡沏上一壶信阳毛尖,与其品茗言欢,让大文豪发出“淮南茶,信阳第一”的赞叹。
而那群奔跑在城郊田间地头的乡野顽童,他们可曾倒映出那个出身贫苦的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的幼年影像?
又有多少人知道,代表着中国科技进步的新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后,太空里第一次响起的中国声音《东方红》,正是由一位不知名的信阳老农无意发现的战国楚墓中的编钟奏响的呢?
与洛阳、开封不同,对于诚实的历史,信阳人总是很低调,你可以认为信仰的历史并没有那么多可以讲述炫耀的地方,信阳人也一定会淡然一笑,不予争辩。
曾经的波澜壮阔都已是过眼云烟,而当下,信阳不过是一个中部在普通不过的三线小城。山水交织,文明沉淀,也只有身处其间的信阳人才能真切的感受到信阳的宁静与安逸。
信阳女人美
信阳女人是最漂亮的。信阳地处南北文化的融合处只有信阳女人才能兼收并容南方女人的温婉和北方女人的豪爽,漫步信阳街头,稍一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信阳女人宛如一座清秀的山峰,她们的美自然、大方,衣着从不张扬,不媚俗,不媚雅,更不会哗众取宠,打眼一看就会发现,信阳女人的衣着上下搭配的十分自然,从上到下浑然一体,自然天成,从她们自信的眼神中,从她们轻盈的脚步中,就能够感受到信阳女人独特的风韵和特殊魅力。
信阳男人不像东北人有一种膀大腰圆的厚实身材,也不像河南人说一口憨实质朴的家乡话。年轻的信阳男人大多有一种痞气,有一种浪荡不羁的气质,偶尔会冒点坏水,耍点小聪明,有一股子好斗的劲,让人感觉总是那么不靠谱。而到了中年,更多的信阳男人都已被信阳的生活环境所俘虏,乖乖的成为上班下班、喝茶钓鱼过小日子的男人。大多数的时候,身处家乡的信阳人很少能后感受到信阳的好,他们品着纯正信阳毛尖,吃着鸡公山板栗与南湾鱼,呼吸着河南省最好的空气,在四季分明的宜人气候中平淡生活,似乎一切都本该这么波澜不惊,相安静好。但当人们离开信阳,北上或是南下,东行或是西进,将信阳与若干城市做过比较后,都会不由大呼“当时只道是寻常”.......
很难界定信阳人到底是南方的习性多一些,还是北方的情怀更浓厚。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