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9037
- 精华
- 1
- 积分
- 286
- 马克
- 1143
- 金币
- 337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5-8-25
- 最后登录
- 2025-8-16
6级:少校
 
- 注册时间
- 2015-8-25
|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经常看到有关富养的文章,说对女孩要富养,“让她在精致富足的物质中成长,让她见识很多的世面,长大后才不会被男生的一根棒棒糖骗走”。
我想起我认识的两个姑娘,她们的经历对照起来看,很有意思。
姑娘A,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家境优渥,在精致的物质中长大,大学之前已经游遍了世界上很多国家,是典型“富养”长大的女孩。
可是她,感情一直不顺,甚至会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比如,她每学期换一个男朋友,每一个男生相处不到半年,就会分手。不管男生对她多好,多么爱她,她都要和人家分手;而且分手之后,她也很心痛,也会哭得撕心裂肺,并不是真的逢场作戏。
工作之后,她谈过最长的一次恋爱,是和一个老男人的婚外恋。
她明白老男人不会离婚;她也并不贪老男人的钱,因为她比他有钱。
她好像真的很迷恋这样的关系,就是不用真的对那个男人负责任,也不需要完全交付出自己。他爱他的妻子和家庭,也爱她就可以,如果他真的打算离婚娶她,她会吓得逃跑。
在感情里兜兜转转多年,她好像一直在为情所困,不明自己要什么,对幸福的感情和婚姻不抱什么希望。
后来我了解到,她的爸爸长年出轨不同的女人,妈妈为了面子没有离婚,但是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把所有不满、愤怒和委屈,像倾倒垃圾一样吐槽给她。
虽然拥有精致华美的物质,也用双脚丈量过这个世界的很多地方,但是她的内心一直是破碎的,没有安全感的,她对得到异性的爱已经绝望。
姑娘B,名校毕业,长得漂亮,性格温柔大气,工作做得也很出色。先生是她大学同学,也是优等生,行业里的精英。两个人毕业不久就结了婚,感情生活一直甜蜜。
如果你不了解她的家境,会直觉认为她也是富养长大的女孩,没有吃过什么苦,工作和感情一直顺顺利利。
事实上,她大学开始就靠做兼职翻译交学费,工作之后每天下班也在接私活,为了多赚钱补贴父母。最苦的时候,一顿饭都要仔细做好预算,整整一年没有买一件新衣服。
因为长得漂亮,追她的男生很多。但是她很坚定地和同样出身农家的男朋友在一起,从毕业租住30几平的破旧公寓,到后来两人买了100多平的大房子,还给老家的父母也建了新房子。
她看起来永远那么得体,从容优雅,不惊不惧。她从来不羡慕别人,总是发自内心地感恩生活,那种幸福和富足的感觉,真的特别感染人。
后来有一次我接触到她的父母,他们都是非常朴实的农民,但是他爸爸对妈妈的爱和宠溺,外人看起来都觉得特别温暖。
物质上不富裕,但是女孩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她的内心是有满满的安全感的,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对爱充满信心,这才是她将来婚姻幸福的基石。
很多人觉得,女孩子从小物质上太穷太匮乏,长大之后容易被男人的小恩小惠打动,所以提出要富养,给她买最好的玩具,最漂亮的衣服,带她见识更大的世面,长大后就不会轻易对男生的小把戏心动。
其实不是这样的,只有那些内心破碎,没有安全感的女孩,才会容易被棒棒糖骗走——她看重的并不是价值几何,她会误以为,那些物质代表的是爱。
毕竟大多数女孩,在感情里追求的是爱,并不是钱。
大多数中国人都标榜自己爱家爱孩子,要富养女儿,可是真实的家庭图景是怎样的呢?
——爸爸在逃离,妈妈在焦虑。
很大程度上,妈妈的情绪,决定了一个家庭的氛围和幸福度。
爸爸爱妈妈,妈妈是幸福的,松弛的,充满安全感的,她就用把这样的情绪和能量,来滋养她的家庭,孩子体验到的,是爱的流动。
爸爸不爱妈妈,妈妈是焦虑的,紧张的,没有安全感的,她也会把她的委屈、伤心和绝望,传递给她的孩子,孩子根植于内心的,是爱的匮乏。
所以我觉得,对女孩最好的富养,是爸爸爱妈妈,创造一个充满爱和安全感的家庭氛围。而不是爸爸拼命赚钱,妈妈使劲抱怨。
孩子的很多认知、观念、行为模式,都是在原生家庭中习得。如果一个人在爱中长大,她自然就懂得如何去爱。
所以我也很赞同这样的说法:如果你想爱你的孩子,就请先爱你的妻子。
安妮宝贝原著,后来被改编成电影的《七月与安生》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原著里,安生出生在破碎的家庭,爸爸妈妈很有钱,给她最精致华丽的物质,可是她很不快乐。
她喜欢去七月家,因为七月的爸爸妈妈很相爱,家庭氛围很温暖,虽然她家没有大别墅,可是那有什么关系?
很多物质的概念,其实是自以为是的成年人强加给孩子的。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你看见我,你拥抱我”。
是爱。
在富足的物质中长大的安生(安妮宝贝原著),觊觎着七月的一切,包括她的男朋友苏家明。
所以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里,你都会看到,安生的内心总是有空洞,她是那么匮乏,所以不顾一切地去追逐,去得到。她真的爱家明吗?
不,她缺失的是爱。
爱的匮乏比贫穷更可怕。
苏童有一个小说叫《妇女生活》,被改编成电影叫《茉莉花开》,主演是章子怡,讲述的是一家三代女性的悲惨命运。
看完之后,我心里堵了很久。排除时代和社会的原因,在这个住着两层楼,经营照相馆,生活还算比较富足的家庭里,为什么女性总逃不出命运的轮回?
我想,最深层的原因,还是爱的匮乏,导致她们在感情里的执拗和偏颇。
这个家庭里是没有男性的,就是说,从第一代茉开始,就生活在单亲家庭。妈妈焦虑、紧张、神经兮兮,女儿拥有华服美食,精致物质,却只想逃离。
所以,茉遇见了电影公司老板孟先生,就迫不及待地跟他同居。战争开始了,孟先生逃到香港去,茉在上海独自生下孩子,从此开始了这个家庭一代代的悲剧轮回。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的局限。
但是做为女孩,我觉得能得到的,来自原生家庭最好的富养方式,就是爸爸爱妈妈,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环境。
当一个人的内心充满爱和安全感,她就有最基本的对感情的认知和判断,体验过好的,才能拒绝坏的。她懂得分辨,不会在感情里迷失自己。
爸爸爱妈妈,才是对女孩最好的富养。
|
来自安卓手机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