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论坛

查看: 876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淮滨县马集省级生态镇环境保护规划

[复制链接]

172

主题

1240

帖子

1923

金币

8级:上校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10-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5:0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南信阳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1任务的由来
马集镇位于淮滨县中部偏西,距淮滨16公里处。西与新里、芦集毗邻,北与三空桥、固城接壤,东与台头到乌龙港为界,南与邓湾相连,面积68.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66个居民组,总人口31081人。该镇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信阜公路穿境而过,马包路、马赵路、马邓路交汇于此。是全县的重要客流中心集散地,有发往上海、萧山、深圳、信阳等大中城市客车,共有乡镇企业550家,从业人员2425人,年上缴利税152万元。采取以“公司+农户”,“场+农户”的畜牧养殖业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饲养量达55万只(头),总产值达5000万元,该镇也是全县粮食主产区,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2.4万吨,农业生产总值达40000万元。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信阳市决定大力创建生态县、环境生态乡镇、生态文明村,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创建生态乡镇,是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羸”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也是促进乡镇环境建设,提升其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组织形式。目前,正值国家环境保护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态乡镇创建活动。而乡镇环境保护规划是进行各级生态乡镇创建活动最终验收的重要必备的材料,是生态乡镇创建过程具体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受马集镇政府委托,信阳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依据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划编制了马集镇环境保护规划。
1.2编制依据
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若干意见》(中发[2002]11号);
(13)《全国生态保护纲要》;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5)《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6)《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豫环然[2001]38号);
(17)《小城镇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环发[2002]82号;
(18)《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豫政[1999]93号);
(19)《河南省淮滨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
(20)《马集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1)《马集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22)《淮滨县马集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
(23)《信阳市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
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1.3.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马集镇生态环境特点,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马集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镇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马集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1.3.2规划原则
(1)坚持经济建设、城镇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相互统一。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针对马集镇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功能定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确定马集镇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
(3)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4)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镇区水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兼顾镇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即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后代预留下可持续发展空间。
(5)坚持将城镇传统风貌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
(6)以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服从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注意保护规划与其它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和补充,充分发挥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7)坚持科学性、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1.4规划范围与规划时限
1.4.1规划范围
本次环境保护规划的范围是马集镇的全部行政区域,规划区总面积为68.4平方公里。
1.4.2规划时限
近期:2010——2015年;
远期:2016——2020年。
1.5规划的技术路线
任务确定后,在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找出马集镇压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同时,结合马集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确定规划的重点、总体目标与指标。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研究所得资料,将规划重点与主要任务分解到各个规划方案之中,编制出规划文本。本规划充分体现环境保护的特点,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的规划论证,确保马集镇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的科学性、创新性、和超前性。同时,注意与现有规划、计划的相互衔接,以增强环境保护规划的可操作性。
1.6规划重点
目前,马集镇的生态环境本底较好,尚没有产生大的污染破坏。淮河支流流经北部三个行政村,因此本次规划在对镇区环境综合整治、镇域生态环境建设进行全面规划的同时,要重点突击生态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具体规划重点内容如下:
1.6.1生态资源保护
马集镇有大面积的平原地带,因此,建立生态保护区,附带发展生态旅游业,是规划的一个重点。
1.6.2水污染防治
作为水乡,其主要河流的水环境保护在整个环境保护规划中显得十分重要。对马集镇而言,随着镇区规模的扩大,人口增多,镇区的生活污水将逐年增加,如不及时处理,直接排入施线行,势必加重施线行的污染负荷。因此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对镇区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是近期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6.3饮用水源地和湿地保护
将划分出镇区自来水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为开发建设活动控制区。
1.6.4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马集镇区域内的各项环境要素质量要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就必须以各级生态文明村创建为载体,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马集镇基本情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
马集镇位于淮滨县中部偏西,距淮滨16公里处。西与新里、芦集毗邻,北与三空桥、固城接壤,东与台头到乌龙港为界,南与邓湾相连,面积68.4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66个居民组,总人口31081人。该镇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信阜公路穿境而过,马包路、马赵路、马邓路交汇于此。
2.1.2气候条件
马集镇地处两淮之间,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1046mm,蒸发量为1480mm,年际降雨量相关悬殊,年内降雨分布不均,夏季雨热同季,冬季干冷少雨,春、秋季节气候变化波动较大。全年无霜期226天,日照时数2139h,年日照率48%。年平均气温16℃,光热能接近于江南。
2.1.3河流水系
马集镇属淮河水系,水资源比较丰富。淮河一级支流饮马港河流经镇北部3个行政村,境内河段3.5km,沟塘湖堰更是星罗棋布,天然河流与人工渠道、水库、塘堰构成排灌两用水系。
2.1.4自然资源状况
(1)土地资源
全镇土地资源总面积145293亩,已利用13192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1%,其中耕地83497.6亩,园地 1571.9亩,林地7542.6亩,非农业用地 17280.3亩,存在主要问题是:土壤有机质贮量偏低,氮磷钾比例失调;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土地投比不高,土地资源浪费等。
(2)气候资源
太阳能平均辐射总能量为118.25千卡/平方厘米,属太阳能资源一般区。但无霜期长,可耕作期有300天,≥10℃积温期间的总辐射量为97.62千卡/,与降水和大田作物活跃生长期同步,因此,太阳能综合开发利用有一定的潜力。风能平均密度为55W/㎡,属风能不可利用区。
(3)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0×10[sup]7[/sup]立方米,3座中型水库,6座小型水库,82口万方大塘。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同进受蓄水工程布局、数量、规模及调节性能等因素的制约,开发利用不够充分。
(4)生物资源
马集镇属亚热带向暖漫带过渡区,气候温暖湿润,雨水丰沛,热量充足,适宜各种过渡带作物生长,动植物种类较多,生物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脊椎动物80余种。由于本区开发时间较早,属人类活动高度密集区和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因此,野生动物资源种类不少,但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不多。目前,常见的生物资源主要为人工栽植的绿化林带、农田防护林网以及农作物和人工饲养牲畜、家禽类动物等,开发利用较好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有速生杨、果蔬、淮南麻鸭、土种鸡、白鹅及猪牛羊等。
——主要树种:意杨、官杨、雪松、银杏、槐树、刺槐、柳条、垂柳、榆树、香椿、马尾松、毛竹、黄同松、水杉、梧桐、枫杨、黄连木、小叶杨等。
——果树主要有:梨、桃、板粟、柿树、茅粟、枣、樱桃、
葡萄、山楂、石榴等。
——主要药用植物:菊花、枸杞、杜仲、百合、芍药、桔梗、大麻等。
——主要观赏植物:池杉、雪松、广玉兰、菊花、剑麻、月季、大叶黄杨、桂花等。
蔬菜和栽培作物主要为常见种类,“双低”油菜种植发展较快。
(5)矿产资源
境内主要矿产资源有丰富的黄沙、页岩、粘土等,均缺勘探资料。目前贮量大并大量开发利用的为黄沙、页岩和粘土。
(6)旅游资源
镇旅游资源主要是得天独厚的山水条件,具有迷人传说的王莽城,更是令人神往。
2.2  经济、社会概况
(1)经济发展概况
马集镇隶属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是商贸重镇和农业大镇,全镇13个行政村(街),3.75万人,耕地总面积83497.6亩。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55529.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4229.6万元,第二产业产值29201.7万元,第三产业产值835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52元,镇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25元。
(2)社会事业发展概况
随着经济的健康发展,马集镇的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至2009年,全镇总人口3.7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其中镇区人口1.26万人,占33.6,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
马集镇建成区面积2.1平方千米,已初步形成三纵三横的小城镇框架,商业区、文教抠、生活区布局合理,城镇功能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已由单纯的道路建设逐步转向滚动开发、增值开发和配套建设同步进行,建有各类专业市场5个,企业及个体工商户486家,已成为鄂豫皖边境的商贸重镇。
科技推广应用普及率不断提高,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普及达到95%以上,成人技术培训、送科技下乡活动效果显著。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农村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新农村新风貌已初步展现。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教育质量管理得到加强,成人教育不断发展。健全完善了卫生服务网络,以镇卫生院为中心,各行政村医疗点为支点的卫生保健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网络正逐步形成。调频广播、有线电视、无线通讯事业发展迅速,村村开通了程控电话,程控电话容量4572部,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以上,广电通信事业步入全市先进行列。
但马集镇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与完善城镇功能的要求相比滞后,如科技、体育设施建设、公园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设和公厕建设等。
2.3  相关规划要点
2.3.1《马集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要点
(1)“十二五”总体目标:把马集建设成为一个以农副产品加工,市场体系健全,商贸发达,集聚力和辐射力较强的综合型小城镇。形成经济支撑有力,基本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发展协调有序的现代化小城镇,综合实力进步全市前十强,成为豫东南重镇,淮滨县次中心,潢、光边陲方圆四十公里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2)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一产业:在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和质量提高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业的比重下调,林、牧、渔业的比重要有明显上升。畜牧业要坚持走产业化开发之路;林业以经济林、生态林和成材林同时发展为目标,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利用水面大的优势,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
——第二产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利用当地资源的龙头企业,积极扶持私营企业发展,在312国道沿线形成较大规模的工业带。
——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产业化进程。
2.3.2《马集镇区建设总体规划》要点
(1)规划期限:
近期       2011——2015年     规划期5年
远期       2016——2020年     规划期5年
(2)村镇体系规划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调整说业结构,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强工富农,形成中心带动,以镇带村的新局面。
实施“科教兴镇,产业富镇,文化造镇”三大战略,实施城镇战略,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发展目标和战略步骤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500元。
第二阶段: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
(3)镇区主要建设规划内容
——规划控制区2.5平方千米
——镇区人口规划和用地规模:2011年人口规模12000人,用地规模125公顷,2020年人口规模18000人,用地规模为180公顷。
——工业用地布局:规划工业区布置在镇区东部,用地16.5公顷,要求镇区乡镇企业统一集中工业区。
——仓储用地布局:保留镇区粮库不作调整,另一处按工业区市场用地布置综合性仓储用地,共规划仓储用地5.6公顷。
——居住用地布局:规划结合居住现状,将原来较分散的居民向镇区集中,填补镇区中的空心,在新的居住小区建设中,应以4—5层单元居住建筑为主,提高容积率,占地为83.02公顷。
——文体科教设施用地布局:规划建在镇区文化中心,占地1.65公顷。
——教育用地布局:保留原有初中,完善2所小学,完善两所幼儿园,合计占地12.2公顷。
——商业设施用地:规划沿老街为轴线布置商业金融中心及商业街,占地11.44公顷。
——卫生设施用地布局:将卫生院用地扩大,位置不作调整,并建立急救中心、防疫站、保健院等,合计占地3.2公顷。
——市场设施用地布局:规划行政办公用地集中调整,共占地9.24公顷。
——园林绿化用地布局:规划结合现状布置园林绿地(小型广场及小游园)
——生态养殖用地:规划在镇区东北部建一生态养殖基地。
(4)专项规划主要内容
——给排水工程规划:水厂规模为6000t/d,布置在镇区西部,其中近期供水规模为3000t/d。应逐步减少自备井取水。在施线行周围50米范围内为水源保护区。实行雨污分流制。
——园林绿地工程规划:在镇区西北部建设一座公园,结合“一心、两带、多点”,应以景观树和乡土树种为主,主要有白玉兰、银杏、雪松、梧桐、月季、柳树、紫薇、百日红、红叶李等。
——环卫工程规划:环卫职工近期30人,远期45人左右。环卫车辆近需2台,远期需5台。主要街道布置水冲式厕所,具体指标为主干道300—500m一座,一般道路500—800m一座,每座占地80平方米。规划在镇区外围东北2km地势低处建设一处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垃圾。建设垃圾中转站4处。
——镇区环境保护规划:将镇区分为两个环保控制区,严格执行环境分区标准,保护镇区环境;加强镇区防护林地建设以及工业企业外围隔离绿化带建设,同时还要控制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污染;积极治理镇区工业污染,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
——镇区燃气工程规划:规划在镇区东南部国道公路沿线近期建一处液化灌装站,至规划期末改建为天燃气站,以供应镇区居民使用天燃气,改善镇区的能源结构。
2.3.3《淮滨县马集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要点
(1)生态经济功能分区
根据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按照自然地质善类似性原则、生态经济学和今后发展相似性原则、自然与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比较相似性原则,将全镇划分为3类生态经济功能区,即:
——东南部林业生态功能区;
——中部农工商一体功能区;
——东部和北部农业生态区;
(2)主要建设领域
——生态农业: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农村环境为前提,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建设原则,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围绕农民增收、农为增产、农村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养殖业,以林果、畜禽为代表的区域特色农业,开发高质量的绿化农副产品,逐步开发有机食品,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经营,建成一个“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生态农业系统。
——生态型乡镇工业:以工业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合理安排工业布局,优化现有结构,将工业生产与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积极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工业,立足现有乡镇工业基础,加强宏观调控,通过重组、改制、技改等途径,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及优化配置,力争在充分开发当地资源优势上有重大突破。加快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储藏保鲜、食品加工业、新型建材业、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适应市场需要,提高生产稳定性和产品竞争力,构建一个合理利用资源及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相统一的生态乡镇工业体系。
——生态型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运用城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做好城镇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乡镇工业系统的有效结合,树立建设与保护并重的先进城镇经营理念。培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及加大专业市场建设,增强商品流动功能,挖掘利用现有自然环境,保持地方特色,加大镇区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和镇区绿化,增强小城镇的生态服务功能,以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外外来投资,把马集镇建设成为经济高效、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功能完善的生态城镇。
——生态型社区建设:以生态学原理和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依据马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农田基本建设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建设的可能性,选择位置适中、耕作半径合理,便于生产的地方来规划社区建设。社区位置的选择尽可能利用原有村(街),要求地基良好、水源充足、排水度适宜、靠近生产基地。又要兼顾农民风俗习惯,因地制宜,努力做到村镇人工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的衔接、融合。建设生态农宅,加大生态庭院经济模式的推广,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做好农村环境质量整治工作,建设一批环境优美、富裕繁荣、安全文明的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
——第三产业:紧紧围绕农产品商品化和生态城镇建设两个中心,大力发展直接为城镇建设和农业生产服务的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适当发展生态旅游业。依靠外来投资和民间参与,着力培育房地产市场和建材市场,带动小城镇建设有质的飞跃。按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保障体制,建立适宜社会经济发展的市场体系、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及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第三产业的突破发展。

3、现状调查与评价


3.1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评价
对马集镇的环境质量现状,信阳市环境监测站采取了实地监测的方法进行调查和评价。
(1)大气环境
信阳市环境监测站于2010年5月21日至5月23日对马集镇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连续3天的实地监测。选取马集镇政府(1号)和马集村村部(2号)两个监测点位,监测结果见3-1
表3-1  环境空气质量日均浓度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结果

序号



检测因子


项目

TSP
SO[sub]2[/sub]
NO[sub]2[/sub]
CO
1[sup]#[/sup]
浓度范围(mg/m[sup]3[/sup])
0.068~0.10
0.011~0.016
0.0010~0.017
未检出

指数范围
0.23~0.52
0.08~0.11
0.07~0.11

超标率(%)
0
0
0
0

最大超标倍数
0
0
0
0
2[sup]#[/sup]
浓度范围(mg/m[sup]3[/sup])
0.076~0.14
0.010~0.015
0.009~0.014
未检出

指数范围
0.25~0.36
0.06~0.10
0.09~0.15

超标率(%)
0
0
0
0

最大超标倍数
0
0
0
0

结果表明:监测因子(TSP、SO[sub]2[/sub]、NO[sub]2[/sub]、CO四项)日均浓度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马集镇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2)水环境
根据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别,马集镇域属III类水环境功能区。对马集镇的地表水监测,设置了黄河入境、黄河出境两个断面,施线行水库库中心监测点一个。根据水体特点选取pH、COD、石油类、氨氮、总磷共5项监测因子。
地表水监测分析方法按照国家标准《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有关监测技术要求进行,作好样品的前处理,监测中采取全过程质控措施。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见表3-2



监测因子
表3-2   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mg/L(pH除外)

监测断面



结果分析

pH
COD
氨氮
石油类
总磷
施线行库中心
监测浓度
7.31
18
1.0
未检出
0.02
地表水III类水
标准取值
6-9
20
1.0
0.05
0.05
达标状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饮马港河入境断面
监测浓度
7.30
27
1.3
未检出
0.26
地表7KIV类水标准
6.9
20
1.5
0.5
0.3
达标状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饮马港河出境断面
监测浓度
7.26
29
1.4
0.007
0.28
标准指数Sij
6.9
20
1.5
0.5
0.3
地表7KIV类水标准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由表3-2可知,马集镇饮马港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主要河流水质达到IV类标准,水质状况较好。


饮用水源水源地施线行水库水质基本情况
饮马港现状监测结果见表3-3。



监测因子
表3-2 饮用水源地水质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mg/L(PH除外)

取样点



结果分析

pH
COD
氨氮
石油类
总磷
取水口
监测浓度
7.31
7.4
0.11
未检出
0.02
标准值
6-9
15
0.5
0.05
0.025
达标状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均值超标倍数
0
0
0
0
0
岸边区
监测浓度
7.30
7.3
0.15
未检出
0.02
标准值
6-9
15
0.5
0.05
0.025
达标状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均值超标倍数
0
0
0
0
0
库心区
监测浓度
7.25
8.2
0.24
0.007
0.02
标准值
6-9
15
0.5
0.05
0.025
达标状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均值超标倍数
0
0
0
0
0

由表3-3可知,马集镇饮用水源水质现状都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水质状况较好。
因马集镇没有排放废水的工业企业,对其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只作定性评价,能够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
(3)声环境
信阳市环境监测站于2010年5月21日至22日对马集镇噪声环境质量进行了实地监测,设镇政府(1#)和马集村村部(2#)二个监测点位,每天两次,昼间一次,夜间一次,每次连续两小时,取等效连续A声级值。监测结果见表3-3
表3-3  马集镇噪声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
序号
21日监测值
22日监测值
昼间[dB(A)]
夜间[dB(A)]
昼间[dB(A)]
夜间[dB(A)]
1#
52.5
42.8
53.4
44.6
2#
58.6
52.8
60.5
55.6

从监测结果看,马集镇农村地区声环境质量昼间和夜间都能达到噪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功能区标准。镇区各功能区的昼、夜间噪声基本符合噪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功能区标准,镇区噪声环境质量总体上达到或优于2类功能区标准。主要噪声污染源在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两侧,这些位置噪声偶有超标准现象。
(4)固体废物污染
马集镇域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固体废弃物和部分工业固体废弃物,其排放尚款对环境造成大的污染与破坏。镇区固体废弃物比较集中,因中转站过于简陋,对环境造成了部分污染。
3.2主要工业污染状况
马集镇的工业主要是镇属工业与集聚区无关,粮食加工企业的主要污染物是粉尘和稻壳。因此,马集镇工业污染轻微。具体情况见表3-4
表3-4 马集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及其污染物排放状况表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
产排污状况
污染物处理方式
华英马集分厂
樱桃谷鸭
鸭粪、污水
五级沉淀池
华英马集种鸭厂
鸭苗
鸭粪、污水
五级沉淀池
淮滨县马集饲料厂
玉米
粉尘225吨/年
除尘器除尘
淮滨丰荣木业有限公司
木材
不排放污染物
淮滨新新养殖场
养殖
不排放污染物
淮滨马集面粉厂
面粉
不排放污染物

3.3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状况
马集镇畜禽养殖主要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较少,按照省定规模,马集镇有规模化养猪场3个、养鸡场1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都处在农村地区,养殖场附近都有大量耕地或林地,养殖废物经无害化处理后都能被消纳,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情况见表3-5
表3-5  马集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及其污染状况统计表
养殖场名称
所在村
存栏量
(头、只)
废物产生量(吨/年)
废物处理方式
废水
粪便
李五养鸡场
晏庄村
7000
730
175
干湿分离+稳定塘
吴启养猪场
晏庄村
8000
43200
8752
干湿分离+稳定塘
合计
103330
20961

畜禽废水排放系数参照《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GB18596-2001)规定:每头猪夏季一天的废水排放量为0.018m[sup]3[/sup],冬季一天的排放量为0.012m[sup]3[/sup],春、秋季取二者的平均值。每头猪粪便排放量确定为每头猪每天排放粪便3kg,每只鸡每天排放粪便0.12kg。

3.4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马集镇没有大的、污染严惩的工业污染源存在,环境质量状况良好。从宏观布局上来看,镇区工业数量较少,随着镇区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多,如不及时处理生活污水,将对施线行水质造成较大威胁,直接影响镇区用水。镇区建有简易的垃圾处理场,对镇区固体废弃物进行了初步处理。
马集镇森林覆盖率也较高,达到38%,自然条件优越,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496.72公顷,境内生物资源丰富,尤其是农业资源种类较多。土壤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渍化、酸化等不明显。水库、湖泊、塘堰封闭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有所加重,家用化学品污染有所上升。水灾、旱灾尚不能有效控制。总体看,全镇生态环境没遭受大的破坏,生态环境本底较好,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协调。
3.5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虽然马集镇生态环境本底较好,尚未遭受到大的污染破坏,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较为协调。但仍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
3.5.1镇区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由于镇区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已对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地表水的COD、NH3浓度在流过镇区后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3.5.2农业面源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作为农业区,马集镇农药化肥施用量较大,对水环境造成较大的面源污染
3.5.3水灾、旱灾仍较频繁
虽然近年来,境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但由于境内地形比较复杂、降雨集中,现有设施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水灾、旱灾仍较频繁。

4.预测与目标确定


4.1社会经济与环境指标及基准数据
4.1.1社会经济基准数据及预测数据
(1)马集镇人口基准数据及预测数据
人口预测
人口是环境规划的基本参数,通常,人口预测的变量主要是采取直接影响人口自然变动的出生率、死亡率和社会变动的迁移率等参数。这些参数的选取必须考虑约束条件,本规划采用我国人口预测常用的经验模式基本形,其公式为:
N[sub]1[/sub]=N[sub]0[/sub](1+k)[sup]1[/sup]
(4-1)
式中:N[sub]t[/sub]——预测年的人口总数
N[sub]0[/sub]——预测起始年时的人口基数
K——预测期内的人口增长系数或人口自然增长率
t——预测年限
根据国家现行人口自然增长不超过9‰的人口控制政策,马集镇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本规划对未来马集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取6‰。
2009年马集镇人口为3.75万人。根据6‰的自然增长率,利用公式4-1,可以预测出:2011、2015、2020年马集镇域人口分别为3.80万人、3.82万人、3.91万人。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市化率预测,马集镇区相应年份的人口分别为:1.35万人、1.40万人、1.59万人、1.84万人。
(2)马集镇国内生产总值基准数据及预测数据
国内生产总值预测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的最终物质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本规划采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测常用经验模型形式,其公式为:
Z[sub]1[/sub]=Z[sub]0[/sub](1+a)[sup]t-t0[/sup]
(4-2)
式中:Z[sub]t[/sub]——预测年GDP数;
Z[sub]0[/sub]——预测起始年的GDP数;
a——GDP年增长率(%)
规划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年增长率是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主要指标,环境预测可直接用它来预测有关的参数。
2010年,马集镇国内生产总值为55529.1万元。根据近几年马集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及相关规划,本规划对马集镇对规划期内GDP增长率取12%。利用公式4-2,可以预测出:2011年,马集镇国内生产总值为62192.6万元;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22757.1万元;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16340万元。
(3)马集镇人均纯收入基准数据及预测数据
人均纯收入预测
本次规划外地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采用我国常用的指数方法预测,其公式为:
G[sub]1[/sub]=G[sub]0[/sub](1+b)[sup]t-t0[/sup]
(4-3)
式中:G[sub]1[/sub]——t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G[sub]0[/sub]——预测起始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b——农民人均纯收入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速率(%)。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52元,镇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25元。根据以往马集镇农民增长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本规划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速率b取值分别为8%和8%,利用公式(4-3)可对马集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出预测。预测结果见表4-1。
表4-1  2010-2020年马集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测表
2010年
2011年
2015年
2020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5280
5690
7784
1147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6757
7281
9961
14676

4.1.2环境指标基准数据及预测数据
(1)水环境质量基准数据及预测数据
水环境质量预测
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环境规划要求,是指乡镇辖区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特别是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到乡镇环境规划以及流域和区域环境规划对相关水体水质的要求。
本规划废水排放主要包括镇区和周边农村的生活污水
对于生活污水,其排放量预测公式为:
Q[sub]生[/sub]=N·F
(4-4)
式中:Q—生活污水排放量
      N—预测年份人口数
      F—人均生活污水量
马集镇废水排放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镇区和农村的生活污水;二是规模化禽畜养殖废水。因农村生活污水和规模化禽畜养殖废水分散在广大农村地区,不集中排放,都能被土地及时消纳,对环境影响不大。本规划不作具体预测,只对镇区生活污水进行具体预测。
生活污水排放基础数据及预测
1)生活污水排放基本参数确定
根据马集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淮河流域人均产污系数的经验值及当地抽样调查的情况,确定马集镇人均综合用水量为120L/p×d,排放系数是0.8,人均产污系数为COD产生量16.4g/p×d,BOD的产生量为25g/p×d,氨氮的产生量为4g/p×d总磷的产生量为0.44g/p×d。马集镇生活污水及污染物排放情况详见表4-2
4-2  马集镇人均生活污水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人均生活污水量L/p×d
COD
BOD
氨氮
总磷
总量g/p×d
浓度(mg/L)
总量g/p×d
浓度(mg/L)
总量g/p×d
浓度(mg/L)
总量g/p×d
浓度(mg/L)
96
16.4
170.8
25
260.4
4
41.7
0.44
4.6

马集镇镇区目前没有铺设污水管网,也没有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水主要靠路边明渠或暗沟排水。镇区排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排入紫泥河。结合当地的气候、生活污水排放方式以及镇区特点,确定生活污水的入河系数为0.7。
2)生活污水排放负荷估算
2011年马集镇镇区人口为1.35万人,生活污水年排放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生活污水年排放量=人均综合污水日排放量×人口总数×天数(365)
结合镇区人口,经上述公式计算,可预测马集镇生活污水污染负荷排放情况。见表4-3、4-4、4-5、4-6。
4-3  2010年马集镇区生活废水污染负荷排放情况
项目
废水(m[sup]3[/sup]/a)
COD(t/a)
BOD(t/a)
氨氮(t/a)
总磷(t/a)
生活污水综合排放量
4.20×10[sup]5[/sup]
71.83
109.50
17.52
1.93
入河量
2.94×10[sup]5[/sup]
50.28
76.65
12.26
1.35

4-4  2010年马集镇区生活废水污染负荷排放预测情况
项目
废水(m[sup]3[/sup]/a)
COD(t/a)
BOD(t/a)
氨氮(t/a)
总磷(t/a)
生活污水综合排放量
4.56×10[sup]5[/sup]
77.82
118.63
18.98
2.08
入河量
3.19×10[sup]5[/sup]
54.47
83.04
13.29
1.46
比2009年新增入河量
0.25×10[sup]5[/sup]
4.19
6.39
1.03
0.11

注:鉴于日前马集镇基本没有废水处理设施,所以镇域内污染物主生量基本等于排放量。

4-5  2015年马集镇区生活废水污染负荷排放预测情况
项目
废水(m[sup]3[/sup]/a)
COD(t/a)
BOD(t/a)
氨氮(t/a)
总磷(t/a)
生活污水综合排放量
5.57×10[sup]5[/sup]
95.18
145.09
23.21
2.55
入河量
3.90×10[sup]5[/sup]
66.62
101.56
16.25
1.79
比2009年新增入河量
0.96×10[sup]5[/sup]
16.34
24.91
3.99
0.44

4-6  2020年马集镇生活废水污染负荷排放预测情况
项目
废水(m[sup]3[/sup]/a)
COD(t/a)
BOD(t/a)
氨氮(t/a)
总磷(t/a)
生活污水综合排放量
6.45×10[sup]5[/sup]
110.14
167.90
26.86
2.95
入河量
4.51×10[sup]5[/sup]
77.10
117.53
18.80
2.07
比2009年新增入河量
1.57×10[sup]5[/sup]
26.82
40.88
6.54
0.72

②马集镇水环境质量预测
本规划采服预计新增污染物负荷与水环境容量对比法来对马集镇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进行预测。
水环境容量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水环境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实际应用问题。在实践中,水环境容量是水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是环境规划的主要约束条件,也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技术支持。本规划取COD和氨氮现两项目污染因子负荷与相应的水环境容量进行对比。水环境容量,即纳污染能力,是指水体在一定的规划设计条件下的最大允许纳污量。马集镇的生活废水最终入饮马港河。根据2010年《信阳市地表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报告》对水环境容量核定结果,淮滨水环境容量为:COD1655t/a、氨氮92t/a、入河量:COD338t/a、氨氮34.5t/a,剩余容量:COD1317/t/a、氨氮57.5t/a。对比结果见表4-6,表4-7,表4-8

4-6  2010年马集镇主要水污染物新增入河量与环境容量对比表
马集镇新增水污染物入河量
饮马港河水环境容量t/a
入河量t/a
饮马港河剩余容量t/a
备注
CODt/a
4.19
1655
338
1317
对比结果%
0.25
1.24
0.32
氨氮t/a
1.03
92
34.5
57.5
对比结果%
1.1
2.99
1.79


4-7  2015年马集镇主要水污染物新增入河量与环境容量对比表
施线行新增水污染物入河量
饮马港河水环境容量t/a
入河量t/a
施线行剩余容量t/a
备注
CODt/a
16.34
1655
338
1317
对比结果%
0.99
4.83
1.24
氨氮t/a
3.99
92
34.5
57.5
对比结果%
4.34
11.57
6.94

4-8  2020年马集镇主要水污染物新增入河量与环境容量对比表
马集镇新增水污染物入河量
饮马港河水环境容量t/a
入河量t/a
饮马港河剩余容量t/a
备注
CODt/a
26.82
1655
338
1317
对比结果%
1.62
7.93
2.04
氨氮t/a
6.54
92
34.5
57.5
对比结果%
7.11
18.96
11.37

从以上各表对比结果看,在规划期内,马集镇新增废水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入河量占施线行水环境容量比重非常小,对水环境质量影响不大。目前,马集镇地表水环境质量能达到功能区划要求,而随着我们马集镇沿县城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施线行剩余环境容量还会增大,且随着马集镇三格化粪池的推广、污水处理厂等水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马集镇废水处理率将不断提高,水污染物入河量将会逐渐减少,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越来越轻。马集镇水环境质量目标能够实现。
(2)空气环境质量基准数据及预测数据
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得出:马集镇区部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能够达到二级质量标准,马集镇大农村地区环境空气质量优于二级,环境空气质量较好。马集镇镇区工业大气污染源不多,污染不重,广大农村地区无工业污染源,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居民做饭、取暖等燃用能源排放的污染物与建筑扬尘。根据马集镇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果、大气污染源现状、未来工业发展趋势和自然环境条件(大气自净能力强),且马集镇未来清洁能源使用率的提高,以及环境空气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马集镇环境空气质量还可进一步改善。马集镇未来环境空气质量在镇区能保持二级环境质量标准,农村地区能保持优于二级标准,达到目标要求。
(3)声环境质量基准数据及预测数据
噪声环境质量预测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表明:马集镇各功能区昼、夜间噪声基本符合噪声排放标准(GB3096-2008中2类声环境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尚好。由于马集镇广大农村没有工业,噪声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噪声,镇区噪声主要是交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本规划对马集镇未来噪声环境质量不进行详细预测,对未来噪声环境质量只做定性预测。
马集镇广大农村地区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达到1类标准,未来不发展工业,噪声环境质量变化不大,能保持现有水平。从噪声现状监测结果看,马集镇镇区声环境质量基本能达到GB3096-2008中2类标准。未来马集镇镇区发展工业主要向工业园区集中,并加强现有噪声源的控制,交通噪声将采取建设绿化隔离带措施,同时加强交通、商业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及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现有噪声污染源能够得到有效控制。马集镇未来噪声环境质量能维持现有状况,达到功能区划要求。
(4)固体废物排放基准数据及预测数据
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预测
马集镇工业固体废物都能自行妥善处理,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和养殖场废物。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是分散收集后,运往垃圾中转站,由垃圾中转站运往垃圾填埋场处掩埋。养殖场废物处理方式有三种方式:进沼气池、自用和销售,有足够的土地进行消纳。由于马集镇产生的固体废物基本上进行无害化处理,固体废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所以本规划不定量预测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只作定性的说明。只通过定量的方法预测生活垃圾的产生量。
马集镇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利用排放系数的预测方法,其公式为:
G[sub]生[/sub]= f[sub]生[/sub]·N     
(4-7)
式中:G[sub]生[/sub]—预测年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万吨/年;
f[sub]生[/sub]—排放系数,千克/人.天;
N—预测所人口总数
马集镇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和畜禽养殖废物等。目前马集镇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是粮食加工企业产生的稻壳,都能自行处理,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场废物都能被周围土地消纳。本规划只对马集生活垃圾进行定量预测,预测结果见表4-9。
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根据马集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生活习惯,马集镇生活垃圾按照平均每人每天0.8kg计,规划年生活垃圾产生量见表4-9。
4-9  规划年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情况
规划年
人口数(万人)
生活垃圾产生量(吨/年)
全镇人口数
镇区人口数
全镇生活垃圾量
镇区生活垃圾量
2010(现状)
3.75
1.2
10950
3504
2011年
3.77
1.3
11005
3796
2015年
3.91
1.59
11417
4643
2020年
4.03
1.84
11768
5373

目前,马集镇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是分散收集后,运往垃圾中转站,由垃圾中转站到镇区东北部的垃圾填埋场进行集中填埋。但农村有一部分垃圾随意倒在农民房前屋后。经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发现:2010年,马集镇生活垃圾清运率为9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75%。随着附店镇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的不断完善,马集镇的生活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将会逐步提高,对环境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小。
4.2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
4.2.1环境保护总体目标
保护好马集镇域内的生态环境,使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等各项环境要素质量达到各自功能区划标准;生态系统更加完善和稳定,饮用水源地等重点环境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脏乱差现象得到彻底治理。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实现马集镇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最终实现马集镇的全面可持续发展。2012年达到省级生态乡镇标准,2015年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标准,2020年,所有行政村达到国家生态文明村标准。
4.2.2  规划指标
根据河南省生态乡镇考核标准的15项指标值、马集镇经济社会发展及城镇建设规划的要求,在充分考虑马集镇的自然、社会、环境现状基础上,构建了马集镇环境保护的具体指标和规划目标,具体规划目标和进度见表4-10


4-10  马集镇环境规划指标及其规划目标汇总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要求
2009年
现状
规划目标
2011
2015
2020
环境质量
1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
100
100
100
100
100
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100
100
100
100
100
2
地表水环境质量
达到环境功能区或环境规划要求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空气环境质量
声环境质量
环境污染防治
3
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60
60
65
65
70
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比例(%)
≥50
40
50
50
50
4
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0
70
80
85
95
开展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的行政村比例(%)
≥90
80
90
95
95
5
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
100
100
100
100
100
6
饮食业油烟达标排放率(%)
≥95**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不考核
7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90
90
95
95
100
8
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
≥90
80
90
95
95
9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70
80
85
90
95
10
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
<280
280
270
270
260
农药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
<3.0
2.8
2.8
2.8
2.8
测土施肥普及率(%)
≥50
50
55
60
80
生态保护与建设
11
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
≥50
60
70
75
80
12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
≥8
7.5
8.0
8.5
8.5
13
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
≥90
90
95
95
95
14
森林覆盖率(%)
山丘
≥70*
-
-
-
-
丘陵区
≥40*
38
40
45
50
平原区
≥10*
16
16
18
20
15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的比重(%)
≥20
30
30
40
60

注:指“*”指标仅考核乡镇、农场,标“**”指标仅考核街道。
4.3实现规划目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4.3.1有利条件
(1)大环境机遇
一是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党和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环保法律法规逐步健全,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保障。
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同进也相应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和技术支持。
三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将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工业布局的调整,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利条件,技术创新的加速为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创造了条件。
四是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五是随着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马集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可能较大幅度增加环境保护投入,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六是全社会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日益增强,将使环境保护具有越来越坚实的群众基础。
七是国家对中西部的优惠政策,明确指出继续加大投资,引导师经济从沿海到中部梯级开发;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生态建设的优惠政策,给马集镇提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机遇及政策、资金支持。
八是全国环保系统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积极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和生态文明村创建,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
(2)当地党委、政府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随着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准信阳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信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大力开展生态创建,各县区都要建成生态县,80%的乡镇要建成生态乡镇。马集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初步建立了书记、镇长新自抓、主管领导着力抓,各个部门共同抓的工作运作机制
(3)环境优势
马集镇区内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环境基础,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林、牧、渔业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同时,也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解决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使规划目标的实现更能便利。
4.3.2  不利因素
(1)科技人才少,科技发展水平相对沽滞后
作为距离大中城市相对较远,工业较为薄弱的小镇,马集镇没有科研技术服务设施,科技人才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科技水平明显滞后。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体制不完善,不但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也同时制约着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不利环境质量的提高。
(2)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不够
虽然镇区的基本框架已经拉开,但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镇区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与完善镇区功能的要求相比滞后,如科技、体育设施建设、文化娱乐场所建设等。
(3)资金不足
马集镇总体上还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广大农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量更大,光靠马集镇自身投资是远远不够的。

5.环境功能区划分


5.1环境功能区划分原则
(1)环境功能区与区域或城镇总体规划相匹配原则。保证区域或城镇总体功能的发挥。
(2)地理和自然生态环境类似原则。根据作为自然基础的地域或环境单元的地理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划分功能区。
(3)社会经济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相似的原则。社会经济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是环境功能区形成的重要基础,环境功能区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4)供水全镇不宜实施统一集中供水,但中心镇,各小集镇,规划的中心村均应实施集中供水,分别敷设给水管网,建立自来水厂,水质应符合国家生活用水标准。镇域在现在三处水厂外,又在镇区建设了一处水厂,规模为6500吨/日,远期为12000吨/日。水厂生产区不小于30米范围。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道路两侧布置雨暗沟,暗沟规格为300×400—600×700。生活垃圾现已建垃圾中转站一座,转运卡车一辆,收集车一辆,环卫工人14人,统一收集到中转站,经过压缩处理,由转运车转运到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
5.2环境功能区划分类型
本规划按照综合环境功能区划分和单要素区环境功能区划分相结合的方法,并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分成镇域生态环境经济区划、镇区环境功能区划及各环境要求区划。
5.2.1镇域环境功能区划分
根据马集镇土地、水域、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与目前使用功能、可能具有的功能,考虑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对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结合小城镇总体规划、马集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依据分区原则,拟划分出三类环境功能区:
I区  北部林牧生态环境功能区:主要指周围孜、骆店、林淮、新村、周洼五个行政村。
II区  中部农工商一体环境功能区:包括马集、晏庄、凡村三个行政村。
III区  南部生态环境功能区:包括里棚、尤店、刘楼、路口四个行政村。
5.2.2北部林牧旅游生态环境功能区
该区包括5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总土地3712公顷,其中耕地1584公顷。全区工业总产值131万元,农业总产值978万元,粮食产量2997t.
该区为低山丘陵,地貌变化由南向北趋向平缓。区人林业面积较大,林、草资源丰富,有利于林牧业发展。该区主要生态问题有:森林林相单一,多为人工次生林;石厚土薄,障碍土壤面积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农村“四料”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牧业发展。
该区发方向是: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还草力度,扩大林地面积,积极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适度发展板粟、银杏、小杂果等经济林和工业原料林基地:以畜牧水产养殖业为中心,带动丘陵荒坡牧草种植和水面淡水立体养殖,建立白鹅、山羊天然放养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开展林牧渔副产品的深加工,建成林、畜、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充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开展生态旅游。该区不得发展有污染的工业企业。
5.2.3中部平原农工商一体环境功能区
该区包括3个行政村,总土地2724公顷,其中耕地1831.7公顷。全区工业总产值3123万元,农业总产值5935万元,粮食产量10837t。
该区位于马集镇中部,是全镇耕地面积所占比重大的农业区。该区属施线行冲积、湖积平原和滩涂,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潜在肥力高。地下水资源丰富,且埋藏较浅,水质良好,矿化度低。农田相当大部分可自流灌溉,或者从施线行提水灌溉。还适宜井灌,是优质水稻、小麦等的重要产区,也是油菜、蔬菜、花生等经济作物集中产区。
该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沿河两岸地势洼,易造成洪涝水患;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率不高,抗涝能力弱;非农建设用地不尽合理,土地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该区的发展方向是:充分发挥耕地资源丰富的优势,抓好以种植业为主的大农业生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喷灌等节水灌溉,改造中低产田,扩大旱涝保收田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调整作物布局,加快优质水稻、“双低油菜”、优质杂粮的规模化种植,建立一批优质粮油生产及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抗自然灾害的林业生态屏障,大力营造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防护林系,因地制宜地建立速生杨基地,建立石榴、花卉等名、特、优、稀经济林基地。该区要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新工业。因土消纳能力有限,不得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和涉水工业企业。
5.2.4南部生态环境功能区
该区包括4个行政村,总土地3315公顷,其中耕地1813.4公顷。全区工业总产值448万元,农业总产值2780万元,粮食产量10837t。
该区属于孤陵残丘岗地,坡地侵蚀较严重。垄岗地势高亢,土壤耕层浅,质地粘,透气透水性差,不耐旱涝。本区有较大的耕地面积,灌溉主要是提灌,宜林宜牧的边隙地面积大,塘堰也较多。
该区发展方向是:建立林牧渔生产基地和粮油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
5.2.5镇区环境功能区划分
根据城镇不同功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同,将马集镇区划分为工业(仓储)环境功能区、文化居住环境功能区、商业居住环境功能区。
工业(仓储)环境功能区包括镇西北部工业及仓储区。在此区域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不得发展高耗能、搞排放、高污染的企业,特点是涉水企业。可根据条件大力发展仓储物流业。
文化居住环境功能区包括行政办公区、文教卫生区。此区域主要是乡直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办公所在地,还有学校、卫生院及一些居住小区等。此区域可继续发展科教文化、医疗卫生居住及居住小区设施建设,不得从事产业高噪声或高振动的生产活动。
商业居住环境功能区包括商业区、商业居住混合区及主要街道两侧区域,此区域主要是商业区及商户居住区,要在街道两侧建设绿化带,加强绿化,担高商业区林木覆盖率,以除尘降噪。在商业过程中禁止使用高噪声音响。
5.2.6环境要素功能区划分
水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信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将水体划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
各类水库水体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
广大农村地区的坑塘堰等水体划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水质标准。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马集镇镇域范围内除工业(仓储)区外,全部规划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应执行《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工业(仓储)区执行《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三级标准。
声环境功能区别
马集镇的全部农村地区划分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适用区;
马集镇镇区的文化居住环境功能区划分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适用区;
商业居住环境功能区划分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适用区;
工业(仓储)环境功能区划分为工业(仓储)环境功能《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适用区。

6.规划方案


6.1镇区(含镇西部工业长廊)环境综合整治
6.1.1水污染防治规划
(1)规划目标
至2011年,镇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5%以上,主要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地表水质量保持在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中的III类标准内;马集镇镇区以及中心村建立完善的居民饮用水供应设施,全镇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2015年,镇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100%,回收利用率达60%;地表水质量继续保持在III类标准内;全镇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2)主要任务
针对水环境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规划目标要求,确定水污染防治主要任务如下:
——尽快对建设镇区综合污水处理厂(含镇区排污管网建设)问题进行项目论证和方案设计,并积极筹资进行建设,以对镇区生产和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由于镇区工业少且无严重污染,可考虑将工业污水统一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同时,计划投资100万元,对镇区的排污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实行雨、污分流,使镇区的生活污水经污水管道汇集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到2015年,计划投资150万元,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对废污水进行二级处理。
——大力宣传普及节水知识、技术与器具,努力建设节水型社区。虽然马集镇水资源比较丰富,但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国家推行节约用水总的指导思想,本着合理利用与保护资源环境的目的,马集镇也要大力宣传普及节水知识、技术与器具,努力建设节水型社区,以减少生活和生产废水排放量。至2012年,通过节水技术、节水设施和器具,力争使生活用水节水普及率达到65%,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下降五个百分点。2015年,生活用水节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再下降十个百分点。
6.1.2大气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1)规划目标
整个规划期内,全镇大气环境质量稳定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II级内。
2011年,镇区居民生活能源中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68%以上,2015年达到75%以上。
(2)主要任务
——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禁止新的工业污染源产生。禁止在镇区上风向建设有大气污染的项目。
——加快清洁能源的推广普及工作,改善镇区能源结构,减少生活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在规划近期内,根据实际情况,计划投资70万元在镇区西北部原纸箱厂东部建一处液化气灌装站,以方便居民使用清洁能源。远期规划,结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开展,配合东输支线工程,联合相关乡镇,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液化气灌装站改为天然气站工程,以供应镇区居民使用天然气,改善镇区的能源结构;要制定一定的措施,促进清洁能源的普及。
——大力推进镇区绿化建设进程,利用植物的防护功能和自然进化功能保护大力环境。首先,要在镇区和工业小区的主导风向上方建设生态防林带,利用林带防风固沙功能,减少与降低天气变化造成的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其次,要在工业区周围、施线行水库周围、312国道两侧栽种树木隔离带和防护带;第三,要合理规划建设镇区绿地、街心花园,镇区主要道路绿化率要达到100%,并要建成乔、灌、草结合的立体绿化系统;第四,在镇区所有企事业单位中开展创建花园式单位、文明卫生单位活动,近期使镇区花园式单位和文明卫生单位达标率达到50%,远期达到80%以上;结合房地产开发,建设绿地面积达到40%左右的绿色文明生态住宅小区,引导镇区居民重视绿化,不断提高镇绿化覆盖率。至2011年,镇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0%,2015年达到65%以上。
6.1.3噪声污染防治规划
(1)规划目标
各区域环境噪声质量达到功能区划标准。
(1)重点任务
——加强交通管理,在道路两旁建设乔灌结合的林木隔离带,实行车辆通过镇区的主要交通干道时禁鸣。
——加强对工业噪声污染源的治理,在噪声污染较严重的工段设立吸音、隔音装置,在主要噪声源及厂界周围建设林木隔离带,使厂界噪声全部实现达标。禁止新上噪声污染严重而又不能实现噪声达标的企业。
——建设和开发单位,在开发建设有噪声、振动、烟尘等污染的经营性房屋时,要同时设计、建设污染防治设施,没有污染防治措施的房屋,不准开办营业项目。
——对商业、娱乐场所的噪声源实行环境管制,限定噪声强度。在居民区内从事产生噪音的商业、饮食、服务、文化娱乐等经营的单位或个人,要采取污染防治措施;严禁录像厅、商业网点用音响设备对外播放,严禁经营车辆用扩音设备招揽顾客。晚上10点以后更要严格控制噪声的强度,以控制社会噪声污染。
——在居民区内从事产生超标准噪声、振动的建筑施工企业,要到环保部门申请登记,经环保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开工。除检修、抢险情况外,夜间(晚十点至早六点)在居民区内严禁从事产生噪声、振动的建筑施工。
6.1.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规划
(1)规划目标
2011年前,按照1—1.5个/平方公里的标准,在镇区内建设完成垃圾中转站4外;在镇区以外建设占地约2公顷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一座,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达90%以上。至2015年,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85%以上,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达到100%。
(2)重点任务
——积极筹措资金,规划建设镇区生活垃圾处理场,对镇区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到2011年前,计划投资150万元,在镇区东北部,建设一座占地约2公顷的垃圾处理场。要求填埋坑的上部回填土的厚度不得小于2.5cm,并且要进行绿化保护,防止雨水冲刷。到2015年,计划投资300万元,在原垃圾处理厂附近,建设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使得垃圾得以分类处理,综合利用。
——完善镇区环卫队及装务,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环卫车辆近期需2台,远期需5台。近期建设垃圾中转站4处,远期在镇区工业区内再建2座垃圾中转站,每占地150—200m[sup]2[/sup]。
6.1.5人居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规划目标
2011年,镇区内的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0%以上,镇区主要道路绿化率达到90%以上,镇区内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在9㎡/人以上,镇区新建4座水冲式卫生公厕。
2015年,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镇区主要道路绿化值达到95%,镇区每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在9.5㎡/人以上。镇区5座公厕全部达卫生厕所要求,居民区和单位公厕100%达到卫生厕所要求。
(2)主要任务
——结合大气和噪声污染防治,规划建设局高标准城镇绿化景观系统。要点、线、面和乔、灌、草有机结合,城镇绿化系统和镇域绿化系统有机结合,形成大的绿色系统,达到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提高马集树镇生态品的目的。
——按照“省卫生镇标准”兴建公共卫生厕所。到2011年以前,计划投资18万元,新建卫生公厕2处。同时,要求对现有的单位、居民区的厕所,有70%的达到国家卫生镇标准。到2015年以前,计划投资18万元,再新建卫生公厕2处。镇区100%的厕所达到国家卫生镇标准。
——搞好镇枢景观建设。根据不同功能区、地形特点和行业经营具体要求,规划建设层次分明、特色突出、视角效果良好的房屋和景观。重点是街道、小游园和景区。
——积极辅设可渗透雨水的硬化地面。在街道两旁、镇区公共场所、企业事业单位内部人行道,积极推广普及可渗透雨水的水泥砖硬化地面,在空闲地、裸露地铺设草坪,以美化和保护环境。
6.2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方案
6.2.1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目标
至2012年,化肥施用强度低于270kg/公顷,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达9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类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0%以上,农村居民生活污染和沤麻污染得到基本控制,无滥烧秸杆现象发生。
2015年,化肥施用强度低于260kg/公顷,主要农产品农药合格在95%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5%以上,主要工业污染源达到100%,农村居民生活污染和沤麻污染得到全面控制,无滥浇秸杆现象发生。
6.2.2主要任务
(1)化肥污染综合防治
化肥污染的综合防治目标是在保证农作物持续增产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单位面积的化肥使用量,至少把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减少到国家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标准以下。为尽快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推广专用生物复合肥料和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并进行新型测土配方。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科技种田水平,以便使他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做到合理轮作倒茬以培肥地力和减少病虫危害;合理灌溉、适时配方施肥以减少肥料的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最大限度发挥肥料的作用。
改善用地结构,需肥多、产量低的“三跑田”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经济林和饲料林;改善种植业结构,适当发展具体培肥轩力能力的优质牧草,减少全镇对化学肥料的需求,提高肥料的投入产出比;发展畜牧养殖业,扩大有机肥源;开发利用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发展生态农业,逐步建立农、林、牧、渔结合的多功能农业生态系统,实现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并逐步发展有机农业。
(2)农药污染的综合防治
要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管理,杜绝高残留农药和严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农药上市;对病虫害实行统一防治,提高防治效果,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加强田管理、适当轮作倒茬,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
畜禽养殖业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马集镇这一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与建设高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目标很不相符。根据马集镇“十一五”规划,今后几年内马集镇畜牧养殖业将会得到快速发展。传统养殖方式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规模养殖的发展已成定局,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也当引起重视。
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防治要从建场时抓起,要加强对养殖场的审查审批,落实环境审批制度。首先在选址时要考虑到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要保持与居民区有一定的距离,且要布局在居民区下风向和生活水源的下游。同时要考虑有足够的土地消纳养殖废物。
对养殖场地废物和废水的处理是坚持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的原则。防治设施要与主体工程配套,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增加库容,整固塘、堰、坝,完善提灌工程和渠系灌溉设施,提高库塘对水资源的调节能力,发展节水灌溉,最大限度地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引进优良品种,开发建立立体农业种植模式,进行、粮、油、经、果等综合示范。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节约用水的原则,兴修水利,重点搞好配套工程,逐步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利用河水,寻找有利地形,建立电灌站,新建和整修塘、堰、坝、保护和增灌溉水源,并防治水土流失。库、塘、渠、站结合,使水资源得到最充分合理的利用。适当发展喷灌,不断改进灌溉技术,提高灌溉质量和灌溉的经济效益。丘陵区缺乏水资源的经济林,可适当发展滴灌和策喷灌技术。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把林、牧、渔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全面开发。林业侧重于坡耕地和四旁闲散地的合理利用;畜牧养殖业做到以草定畜,通过发展以牛、羊、兔等草食动物健作物秸杆、树叶等农林副产品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并大力发展地方名优特产“华英鸭”和淮南麻鸭。种植业适当压缩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并结合养殖业需求发展牧草生产。渔业应充分利用水面发展推广小围网养殖、拦网鱼虾混养技术、池塘颗粒饲料养殖和池塘青虾与罗氏沼虾轮茬混养技术,提高水面和综合效益,并发展海虾和水产养殖。
——开发生态农业技术。积极探索农林牧渔结合的新路,寻找有利地形,建设大型林下养殖场,建立农林牧渔互补的生态养殖模式。林下养殖场结合下游坑塘,使鸡粪经人工处理和工程转化进入鱼塘做鱼的饲料,再经过鱼、虾蟹的转化后进入稻田,既节约土地资源,减少投资,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林木的病虫害。
6.2.3南部生态环境建设方案
(1)规划目标
园林化农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5%以上,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95%,并将其建成马集镇重要的蔬菜种植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27公顷。
(2)主要任务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土、治水、植树、修路、通电”为基本内容,逐步扩大旱涝保收田的面积,高标准建设高产丰产田,林、路、渠统筹规划、综合治理,逐步形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遥、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丰收的园田化格局,便于机械化作业,除涝达10年一遇标准。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以水稻、小玫和油菜为主,适当发展花生、红薯、饲料(草)、蔬菜和其它经济作物,建立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耕作制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在312国道两侧,建立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引进优良品种,良种良法配套,创造优质、高产、高效的示范典型;发展日光温室,生产无公害反季节蔬菜,逐步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逐步实现和完善机耕、播种、灌溉、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项目的社会化服务,对小麦、油菜、水稻等大宗作物,逐步实现统一机耕、施肥、供种、播种、灌溉、收获等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例题分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收益。
——逐步扩大种植业的规模经营。要建立健全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逐步扩大种植业的经营规模,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发挥大型农业机械的作用,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效益。通过宣传教育改变农民群众的经营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把似农非农或从事其它行业更有利自身发展的村民从农民队伍中“解放”出来,为农业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
6.2.4村庄生态环境建设
(2)规划目标
2011年,自然村总数减少15%,各行政村完成3—5年新居民点的规划,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26%以上,有机废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普及率95%以上,生活饮用水卫生合理率达到98%以上。
2015年,自然村减少到200个左右,村庄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有机废物基本得到资源化利用,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普及率100%,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达到99%以上。
(3)主要任务
——村庄布局全镇每个行政村按小区住宅标准规划3-5个新农村居民点,每个居民点可容纳300-500户居民。新农村居民点的分布要突出四个原则:1、交通便利;2、环境优美;3、方便生产;4、兼顾风俗。
——村庄建设。村庄建设以生态住宅区建设为重点。对生态住宅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形成功能完善的生态住宅群。生态住宅建设应满足舒适方便,节约和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要求,与庭院经济结合,开发利用房顶资源,对房顶进行绿化或利用无主栽培种植蔬菜或其它经济,既可方便采摘蔬菜,又可陶冶情操。要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
住宅建设要特别注重家庭卫生,做到人畜分离,高标准建设厕所和垃圾储藏设施,逐步做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建立养殖小区。在远离生活水源并确保在村庄的下风向规划建设养殖小区,配合建立规模较大的沼气,对畜禽粪便进行综合利用,避免有机废物和废水的随意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硬化村庄街道,并逐步硬化村间公路,为居民出行提供方便。
——加强服务设施建设。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村村都要建立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开通有线电视,普及自来水工程,提高电话普及率,发展互联网。到2015年,争取使有线电视、自来水、程控电话的普及率达到98%以上。
——建立村镇防护林体系。按照经济、环境、美化效果兼顾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树种和花草植物,合理搭配,建立高标准的村庄防护林体系。结合各村庄特点,在村庄周围,上风向处营造不同宽度的防护林带,村内道路选用既有浓厚绿荫,又颇有经济和观赏价值的树种进行绿化,适当加宽村主和农固的隔离带,增加防护效果。
6.2.5道路、渠系及河岸绿化
按照马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镇交通用地170公顷,水利设施用地约1公顷,通过植树造林对这些宝贵的土地资源进行利用,不但能起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对于以上这些公路网、水网等的绿化供应依照生态原理,全面考虑水体、土壤、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选择合格植物种类,避免植物种间的直接竞争,以有利于种间的相互补充,增加空间异质性,提高绿地质量,构造稳定的植物群落。按生物多样性原则,增加多种优良品种,以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的合理配置,形成稳定的、多层、混合主体的植物群浇,同时应注意针、阔叶树种的搭配,尽量模拟自然状态下的植物群落,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的稳定性。加强林地的合理空间布局,如观赏型、保健型、环境保护型、文化型等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有利于动物、鸟类的迁徙和繁殖、完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绿化的主要树种可选:鹅掌楸、池杉、水杉、元宝枫、毛白杨、银杏、沙兰杨、千头椿、苦悚、白蜡、国槐、馒头柳、刺槐、桧柏、侧柏、圆柏、女桢、柳杉等。
312国道两侧是我们马集镇的门户,应作为道路绿化的重点,树种可采用相对速生的高大乔本鹅掌楸、重阳木等,与松柏适当搭配,形成既有浓荫又四季常青的绿色长廊。河岸和沟渠绿化应注重对土壤的固定作用,可大力栽培刺槐与其它高大树种配合形成的混交林带。

7.可达性分析


总体上看,镇域水、土、气和生物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匮乏,资源环境没遭受大的污染与破坏,本底较好,这为规划目标的实现奠定了较好的资源环境基础。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基础,可为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较强的经济支持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但存在科技水平不高,设施和体系均不完善,工业科技人才少、基础较差,缺乏龙头企业等问题。实现规划目标需要重视技术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从规划目标看,有相当一部分目标与现状水平差别不是很大。其中,地表水、空气和声环境质量目标要求保持现有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目标是《马集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确立的。目标与现状差距较大、投资与实现目标难度较大的主要是环境保护投资指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森林覆盖率、镇区人均绿地面积、水土流失治理和农用化肥施用强度等指标。
结合马集镇指标现状水平,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技术等方面,对具体规划指标实现的可能性分析如下:
7.1社会经济目标可达性分析
7.1.1公共设施完善程度目标
其中: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2011年达到90%,2015年达到95%,2020年达到100%。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011年达到80%,2015年达到90%,2020年达到95%。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2011年达到90%,2015年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2011年达到40%,2015年达到90%,2020年达到100%。
7.1.2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结合国家改水改厕项目的实施,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已达到95%,随着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预计到2015年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我镇目前已改厕800多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015年达到90%,2020年达到95%。考虑到本镇自然村多、居住分散的特点,要和新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才能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
7.2城镇建设区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7.2.1地表水、空气和声环境质量
这三项指标的现状水平均较好,规划目标是保持现有水平。近年地表水、空气和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或逐渐提高,随着本规划的实施,规划目标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7.2.2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镇区还没有污水处理厂,要实现规划目标,必须新建生活污水处理厂,虽然技术是成熟的,但所需资金较多,运行费用也较高,是整个目标中较难实现的目标之一。在规划中充分考虑了资金投入和仁和镇的水环境质量现状,提出先建一级氧化塘处理生活污水,使投资减少到300万元左右,如果考虑国家、省、市对建设污水处理厂的优惠政策,可能争取到部分贷款等,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问题就不大了。将运行费用打入自来水水费中解决,这样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7.2.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垃圾处理近期以填埋为主,远期实行综合利用。境内地形起仗,可在低洼地或丘陵之间的谷地,利用现有地形建设垃圾处理厂,以减少投资费用。近期以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厂所需资金不大,技术上也没有问题,目标实现较为容易。远期建设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资金需要量大,目前国内技术还是很成熟,在资金和技术上都有一定难度。由于综合利用是“废物利用”,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可以享受,产品也可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因此,除可以争取上级投资、贷款外,还可争取商投资;国外垃圾处进有成熟技术,国内处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因此,本规划目标也是可以实现的。
7.2.4人均公共绿化面积和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
目前这两项指标基本达到,今后,一方在在现有镇区内开展创建花园式单位、卫生单位等活动,促进各方共同抓绿化,对现有绿化进行完善提高,另一方面,在新建区域绿化要和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谁建设、谁绿化,新增区域绿化覆盖率要在45%和60%以上,同时,积极进行生态公园和镇区小游园等大型绿地建设,以增加绿地面积。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绿化投入,使绿地面积不断扩大,可以达到规划目标要求。
7.2.5清洁能源普及率
目前,镇区清洁能源普及率为65%,对城镇居民来说,使用清洁能源(液化气)在经济上是可负担的,如果政府提倡并采取实用措施加以推广,投资不是很大便可以实现规划目标。当然远期规划建设天然气站需要认真论证,尤其是对投入产出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7.3城镇辖区生态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7.3.1森林覆盖率
目前,马集镇森林覆盖率已基本达到指标要求,随着退耕还林力度的不断加大,预计邱陵区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5%,2020年达到50%,平原区2015年达到18%,2020年达到20%。目前,投资数百万元的治理项目正在论证、审批,再加上全镇范围的绿化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实现本目标的可能性很大。
7.3.2农用化肥施用强度
马集镇现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280公斤,2015年达到270公斤,2020年达到260公斤。农药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2.8公斤。测土施肥普及率2015年达到60%,2020年达到80%。
目前,马集镇已把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降低农药、化肥施用量,提高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是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7.3.3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2015年达到95%,2020年达到100%。污水排放达标率2015达到85%,2020年达到95%。规划目标主要依靠加强环境管理实现,对今后新上的规模化畜禽养场,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按照国家标准与规范要求进行建设,目标可以实现。
7.3.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本目标的现状水平较好,目标主要依靠加强环境管理来实现,所需资金不大,技术也比较成熟。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种植业要压缩面积,秸秆产量会有所减少;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沼气的推广、秸秆气化示范与推广等,均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因此本项目完全可以实现。

8、实施方案


8.1经费概算
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程是一项社会、经济、自然相结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与行业,在规划期需要进行建设的项目很多。根据规划方案,经过分析论证,初步筛选出两大类、13个重点项目,明确了主持单位、建设期限、投资额度和项目进展情况,以便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顺利实现。
8.1.1投资概算
零点镇及工业环境保护项目11个,合计投资3933万元
生态建设项目6个,合计投资5000万元。
总投资预算为8933万元。(项目情况详见附表)。
8.1.2投资来源分析
资金的筹措方式是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的。根据上述建设项目的不同属性,立足本镇实际,计划到2011年,首批建设资金安排4200万元左右;2016年,建设资金为4700万元左右,可通过以下渠道筹措。
(1)地方自筹
地方自筹资金约占主要规划项目投资的46.79%,其主要渠道是:地方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生态建设项目资金,部门和企业自筹部分资金,利用股份制、合同制等形式吸纳民间闲散资金;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劳、以工代赈等。
(2)国家投资
积极把握机遇,充分利用国家投资政策,争取国家、省、市、县对重点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的扶持资金。由于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将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因此,该方面资金是重点争取对象。
(2)招商引资
发挥本地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制定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外部客商来本地投资。根据近几年情况看,争取这方面资金有很大潜力。
(3)信贷资金
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积极争取各级各类政策性贷款。如在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和农田基本建设等项目方面可积极争取这类资金。
8.1.3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从生态、环境经济学的观点看,所有污染物的排放都是资源的浪费,是生产效率不高的后果,减少污染物排放就直接减少了资源浪费、减少了损失;自然资源是有价目的,保护好资源环境相对地就提高了资源的使用价值,创造了经济效益。而且,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持续不断创造经济效益的保下。因此,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具有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随着生态建设的深入进行,将有效改善本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状况,提高经济系统的开放度和社会的文明度,有利于推动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增强。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经济来源,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生态效益
通过生态建设,使本镇的生态环境状况更加优越。到规划期末,全镇生态环境质量优越,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废弃物得到充分再生和循环使用,增强了整个生态经济系统的自我维持与自组能力,使本地区建设成为社会、经济、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协调统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较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8.2实施计划
8.2.1实现规划目标的时间进度
规划目标原则上是在规划期内完成目标,条件许可时,尽可能提前完成目标。
8.2.2项目实施计划
本次规划重点规划出17个项目,其时间进度和承担单位见项目表。(详见附表)
8.3保障措施
8.3.1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
《马集镇环境保护规划》是马集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划经过人大审议批准通过后,其目标、指标和主要建设任务、项目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当中,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投资计划中要保障生态环境建设投资资金。
8.3.2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建设任务
要进一步落实环保工作领导责任制,坚持环境保护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常务副镇长、主管副镇长任副组长,镇政府各中心(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环境优美小城镇”境保护部门参与。要切实把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干部考核的内容,与干部的升降挂钩,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要真正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每年召开两次以上的环境保护专题会议,研究政策措施,做出工作部署。政府的有关决策要有环境保护部门参与。要切实把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干部考核的内容,与干部的升降挂钩,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做好的单位,不得被评为先进。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坚持履行环保第一审批权。要健全和完善建设项目环保预审制度,坚持把环保作为项目建设、注册登记的前提条件,未经环保审批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准动工建设。要健全综合决策与协调管理的机制,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管理协调能力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能力。按照市场导向和可持续发展目标适时调整投资结构,通过宣传和培训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渗透到全镇及有关行业投资计划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
8.3.3进一步改善投融资环境,多方筹措资金,保障规划项目建设资金
增加环保投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物质保证。环境保护不仅有近期效益,更具有远期效益,不仪有经济效益,更有社会效益。在当前各方面建设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要积极探索并尽快建立起“污染者治理,利用者付费,开发者保护,破坏者补偿,政府增加投入”的筹资机制,依法督促排污者和开发者成为环保投入的主体。要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有利时机,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和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利用外资等多种方式,筹集环保建设资金。同时,要加强对环保资金使用的管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更大效益。近期,在抓好申报城镇生活污水及垃圾的处理项目的同时,还要重点搞好绿化、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环境建设。全镇用于环境保护的投入要达到GDP总值的1.5%以上。制走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到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项目中来。在政府预算中建立正常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点加强对基础设施和高技术含量项目的投入,加大对农田水利、交通通讯、环保,“业、资源结合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倾斜;提高投资项目的跟踪调查和分析能力,有效地进行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计划资金效益统计与评估。
8.3.4加大科技投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要按照两个根本转变的要求,努力提高产业层次、产品技术含量,建立资源型、少污染或无污染、高效益的产品和产业结构。严格限制和禁止能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发展,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积极发展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大力加大环保科技投入,采取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把推行清洁生产与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三个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对“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坚决予以关停。要以“三集中”为出发点,形成经济与环保的集聚优势。按照工业由零星向小区集中,人、财、物向产品好、市场好、效益好、经营好者集中,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和综合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同时要加快治理设施运转管理社会化。
8.3.5加大规划和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共建环境优美小城镇的良好氛围
  要围绕“植树节”、“爱鸟周”、“6.5世界环境日”、“6. 24土地日”、“4. 22地球日”、“6.17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3.23国际水日”组织大规模的广泛、深入、持久、多样化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寓教于乐,从身边的环境、日常的事入手,切实增强公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环境资源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提高主动参与意识,落实公众对住地环境质量的知情权;加强消费引导,推广绿色消费方式,完善环境信息发布制度,拓宽公众参与和监督渠道,区域开发和可能对当地环境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大型建设项目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试行公众听证制度。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促进环境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8.3.6加强环境法制、政策、能力建设,增强环境部门对环境保护作统一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切实加强环境管理,必须着力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要进一步完善排污许可证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健全和完善现场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污染源和河道断面的水质监测,加强对城市大气质量的监测,完善自动化监测系统,提高防治预警能力,切实加强环境管理,必须加强环境法制建设。要把强化环境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效能作为工作的重点,把环境保护建立在法制基础上,严格执法,依法管理,运用法律法规来引导、推进和保障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党委、政府部门要认真学法,依法办事,模范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积极支持环保部门依法行政。环保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环保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严格执法,决不能心慈手软。人大、监察要开展执法监督,定期对各有关部门的环保执法情况进行检查。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工作,坚决打击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资源的违法行为,查处一批违反环境违法案件,坚决扭转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8.3.7深化改革,加强交流,扩大合作,增强规划区建设活力
建设和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大事。为适应市场经济和生态建设的需要,应深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各项制度的建立。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资金和技术参与收益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发展各粪市场,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注重资金、项目引进的同时,重视信息、技术和人才的引进,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规划区建设活力,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为有利的社会经济基础。

马集镇环境保护规划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及规模
项目主持单位
建设期限
总投资
(万元)
资金来源
实施情况
项目责任
单位
备注
自筹
扶持
其它

(一)

城镇及工业环境保护










1

垃圾中转站项目

镇人民政府

2009-2010
150
50
100

已建成

村建中心


2

镇区园林绿化项目(六城联创)

镇人民政府

2008-2016
800
260
440
100

已投500万

马集村委会


3

生态型公厕建设

镇人民政府

2008-2012
36
20
16

已建2座

新街委
农业中心


4

自来水厂扩建

镇人民政府

2008-2012
230
60
170

已建4处

农业中心


5

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

镇人民政府

2008-2011
100
20
70

已投50万

农业中心


6

公园建设

镇人民政府

2008-2011
60
35
25

已建2处

村建中心


7

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镇人民政府

2008-2016
240
110
130

已投150万

新街委


8

液化气站工程

镇人民政府

2010-2011
70
40
30

已建1座

农业中心


(二)

生态环境建设






9

开挖10口万方水塘项目

淮滨县水利局
镇人民政府

2009-2012
1500
350
1150

已完成6口

农业中心


10

成亩生态林基地

镇人民政府

2008-2016
400
158
200
42

已完成

农业中心


11

板粟生产基地

镇人民政府

2008-2016
300
100
150
50

已建成

农业中心


12

新农村居民点建设

镇人民政府

2006-2015
1000
700
200
100

已建7个

村建中心


13

道路绿化、亮化、美化

镇人民政府

2007-2015
200
50
50
100

已建成

村建中心



合计


5086
1953
2706
4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2181

帖子

2631

金币

9级:准将

Rank: 9Rank: 9Rank: 9

注册时间
2007-9-12
沙发
发表于 2012-2-16 15:13: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浙江杭州
雪里怪 好 来
男人的使命神圣而坚定:一是保卫祖国!二是听自己女人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183

帖子

1542

金币

8级:上校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11-11-4
板凳
发表于 2012-2-16 18:05:2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湖南长沙
看不懂什么的?
积极、乐观,一生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1036

帖子

2347

金币

8级:上校

Rank: 8Rank: 8

注册时间
2009-2-18
地板
发表于 2012-2-23 13:28: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写的好没看到实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82

帖子

683

金币

6级:少校

Rank: 6Rank: 6

注册时间
2011-11-2
5
发表于 2012-2-23 13:50:1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共有乡镇企业550家,从业人员2425人
平均每家企业4个半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6668

帖子

4531

金币

11级:中将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注册时间
2010-5-13
6
发表于 2012-5-22 10:13: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河南信阳
啥时能实现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