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0485
- 精华
- 0
- 积分
- 154
- 马克
- 1416
- 金币
- 213
- 在线时间
- 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5-4
- 最后登录
- 2016-7-12
5级:上尉
 
- 注册时间
- 2014-5-4
|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白天很少在家……” 话说到一半,王光 套点了根烟猛抽了一口。稍稍思索了十几 秒钟后,他想起了一件往事儿:“对了,王 照合去世前身体很不好。记得有一年,程 虹还委托过一个同组的下乡知青,给他捎 回来500块钱。” 虽说平日只顾忙着劳动,打交道并不 算多,但在王光套的记忆中,他对才华出 众的程虹印象特别深刻。 “当时,公社经常组织报告团演讲,我 平时特别爱唱,总喜欢给大家表演节目。 那时候,程虹主要负责给大家演讲。”几 次“同台合作”之后,王光套突然发现,程虹 除了性格随和、平实,而且文艺才能出 众。 说起大伙儿的评价,他忍不住竖起了 大拇指:“那时候,生产队里人人都夸她有 才华。” 不仅如此,当初身为生产队“第一组 长”的程虹,还在平时的劳动中,给王光套 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清晰记得,当时程虹 所在的小组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铁姑娘 队”,每次都是她带领大家揽下了队里最 重、最难的活儿。“当时,在我们全公 社,‘铁姑娘队’的队员们,绝对是人人敬 佩!” 她曾是“铁姑娘队”队长 走进知青当年生活的宿舍,一块镶嵌 在门头下面、写着“板厂村知青旧居”7个大 红色字体的小牌子映入眼帘。这里,也是 程虹当年居住过的地方。 “大家都希望这些历史建筑能保存下 来。2002年的时候,我们在房子外面的墙 上写上了‘知青旧居’几个字。去年,又挂上 了一块牌子。”由于平时很少出门,多年 来,只要有空,王光套便到几间老房子里 打扫一下卫生、清理一下灰尘。时间久 了,他也渐渐成了众人口中一致认可的“管 理员”。 “有时候,那些来这儿插过队的人会到 这里看看,我就负责接待。这里,有他们 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打开右侧的房间屋 门,王光套伸手轻点着墙上一张印有所有 下乡知青的名单喃喃自语,这些年,所有 返回过这个小院的人,他一一记得:“乔 英,一个多月前回来过;朱国强,去年回 来过;冯笑冬,去年也回来过……1993年 的时候,程虹回来过。 ” 1994年8月1日,重新返回过板厂村的 程虹,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 为“难忘那片热土”的文章。她在一句句饱含 深情的言语中,曾多次提到了这条带给自 己美好回忆的小河流。如今,这条小河岸 边依旧绿意融融,恬静漂亮。 她曾在1993年返回“知青宿舍” 2012年12月24日,一幅巨大的知青群 像浮雕矗立在郏县广阔天地乡,从此,“广 阔天地大有作为纪念馆”成为当地一个重要 的旅游景点。 纪念馆的馆长叫吴焕霞,出生于1956 年。巧合的是,一直生活在板厂村的吴焕 霞,在1975年与程虹成了好朋友。 “其实,我1974年就认识她了。那时候 我在公社广播站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 听到她在台上演讲,心里特别佩服。”由于 当时板厂村是公社最知名的生产队,经常 有其他生产队前来学习经验。那天,吴焕 霞第一次见到了演讲台上的程虹。从那以 后,她心里便把程虹当成了学习榜样。 “她文采好,有才华,每次打交道都是 一次学习机会。”至今,吴焕霞依旧清晰记 得,那次接触之后,她心里足足激动了好 几天。 1975年初,吴焕霞被分到了板厂村驻 队。意想不到的是,她不仅与程虹分到了 同一个宿舍,还特别有缘,成了床挨床的 好室友。 “她是进门第一张床,我是进门第二 张。”从那以后,越来越熟悉的两个人成了 宿舍里最要好的一对姐妹。 一次缘分,她们成了好姐妹 然而,稍嫌遗憾的是,由于广播站工 作原因,吴焕霞仅在板厂村待了半年多时 间。“虽说相处不算长,但这半年来,她经 常照顾我。”聊起39年前与程虹相处时的点 滴经历,她想起了一件铭记于心的往事。 那年春天的一天晚上,吴焕霞因身体 着凉发起了高烧。半夜时分,当她迷迷糊 糊从睡梦中醒来时,程虹和几名室友正满 头大汗地用一辆架子车推着她往公社卫生 院跑。 “按理说,我比她大一岁。可那时候, 心里总有一种感觉,觉得她像一个大姐 姐。” “我比她大一岁,可心里总感觉她像大 姐姐” 了解一下 难忘的历史印记 上世纪50年代,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正轰轰烈烈地展开。那时候,农村有文化 的人很少,在当时的郏县大李庄乡,32名 有文化的贫下中农子弟积极要求到农村工 作。1955年,毛泽东了解到郏县知青工作 经验后批示:“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 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 作为的。”由此掀起了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 乡、支边垦荒的热潮。 1968年7月15日,大李庄乡更名为广 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那时,“广阔天 地”的名气盖过了郏县,成为知青们梦寐以 求的圣地。 舍友日记 “欢送会上,从来不曾掉眼泪的程虹今 天哭了” 1978年2月20日,程虹因考上大学要 离开板厂村。临走前,生产队为她开了一 场欢送会。 “真的,认识那么久,从来没有见她哭 过。欢送会上,第一次看到她流泪 了……”那天的欢送会结束后,吴焕霞带着 难过和不舍的心情许久不愿离开现场。她 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趁晚上夜深人静的 时候写了一篇日记:“上午给程虹开了一个 欢送会。会上发言的有……从来不曾掉眼泪 的程虹今天哭了。她说,经过自己努力, 被大学录取了,真是感到高兴,又感到难 过。高兴的是自己通过努力,在答卷上看 到了满意的成绩;难过的是,将要离开待 自己亲如儿女的‘家人’和朝夕相处的知青战 友……” 其实,早在4天前刚听说程虹考上大学 的消息时,吴焕霞就写过一篇日记。 在那本存放了30多年、早已发黄的本 子里,另外一篇写于1978年2月16日的日 记中,除了祝福,还包含着吴焕霞深藏心 底的一份敬意:“听到程虹被录取的消息, 很为她高兴……今后,我要以实际行动,向 程虹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