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2257
- 精华
- 0
- 积分
- 55961
- 马克
- 344693
- 金币
- 47550
- 在线时间
- 510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10-14
- 最后登录
- 2024-4-6
13级:大将
   
- 注册时间
- 2012-10-14
|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三让”堂号典故出自吴姓远祖太伯和仲雍三辞王位传说。传说周太王古公父年事太高,想传位于孙子昌,但是
三门吴氏宗祠,家族网昌系三子季历之子,很有顾虑,忧心忡忡。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知道父王的意思之后,便相继向父五表示自己无意作继承人,这为“一让”。接着,他们以上山采药为名,故意出外避让,为昌立为继承人封号提供机会,此为“二让”。周太王逝世时,太伯和仲雍回来奔丧时,三弟季历又以王位相让,他们再次推辞,并远出东南吴地不再归来,此为“三让”。圣人孔子对“三让”之传说十分赞誉,称“可谓至德也”。
"延陵堂":季扎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以贤德著称,寿梦想让他继承王位,他坚辞不受,寿梦只好把他封在延陵。他的三个哥哥先后为吴王,临死时要传位给他,他仍然不接受。因此他被后人奉为"至德第三人",又因其封邑在延陵,故时人称其为"延陵季子"。
至德堂:孔子对泰伯的谦让精神十分敬佩,感叹道:“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在孔子看来,泰伯的品德已达到了极高境界,人世间再也找不出什么言语来形容他的美德了。因而泰伯被称为“三让王”,援引孔子的赞语,吴氏的总堂号称为“至德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