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941年6月22日 ,德国集结550万军队向苏联发动入侵战争,在战争初期德军如入无人之境,屡试不爽的闪电战术横扫大半个东欧平原,歼灭数百万战术不佳的苏军,一直到莫斯科战役中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带领奋起反击,推进受阻,这才导致“巴巴罗萨”计划被迫终止,希特勒的占领苏联的想法就此落空。
![]()
多数人认为,按照德军以往的战斗力,在苏军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拿下苏联,究其失败主要的还是因为苏联地域广袤,从6月底开始,即便是德军一路凯歌高奏,但打到莫斯科时也已经是10月份,加上久攻不下,当时又正值苏联的寒冬,可德军依然是穿着单薄的秋装,后续物资不能及时输送到前线,战斗力严重下降。说道这儿,也许有人要问,希特勒不知道苏联冬天有多冷吗,不会提前准备好过冬装备?
![]()
这就要从战事初期准备阶段说起了,当时希特勒空袭英国的“海狮计划”失败,希特勒不得不暂且搁置,转而将目光放到东面的苏联,苏联资源丰富,拥有不少稀有金属和各类矿产,占领苏联更能加强后期德军的持续作战能力。
![]()
希特勒经过再三考虑计划在1941年4月就像苏联进攻,这样就能在冬季来临之前迅速解决战争,这本身就是希特勒的一场豪赌,他只考虑到自身的作战能力,并未想到苏联后期会有如此顽强的抵抗。
![]()
可此计划还未来得及实施,希特勒的老朋友墨索里尼又不省心了,原来当时意大利为配合德国攻打英国,在英国防御薄弱的北非地区发动攻势,可30余万的意大利军加上20万的伪军,居然被2万英军追着打。
![]()
无奈之下墨索里尼求救希特勒,希特勒为支援墨索里尼不得不暂时搁置入侵苏联的计划,派遣隆美尔带领2万德军支援北非战场,“沙漠之狐、帝国之鹰”果然名不虚传,隆美尔到达战场的当日就击退英军。
![]()
不过这场“及时雨”支援却断送了希特勒进攻苏联的绝佳时机,等到北非战场的局势稳定,希特勒重启“巴巴罗萨”计划时,已经到了6月下旬,希特勒依然认为德国可以在短时间内拿下苏联,因而在在冬季物资不足的情况下集结550万军队大举进攻苏联。
![]()
当然苏联情报部门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也在关注着德国的动向,苏联方面认为德国并未准备大量的冬季行军物资,所以希特勒暂时不会攻打苏联。就这样,在苏、德双方的误判下,苏德战役爆发了。 那么在德军备有充足的冬季物资的情况下,德国真能如愿的攻下苏联吗?我想这也并非易事。 武器装备
![]()
希特勒错误的高估了己方的实力,德军的装备精良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这也受到产能的限制,单来坦克来说,德国著名虎式、豹式、3号、4号在战争期间共出产40000多辆,而苏联光T34坦克就有45000余量。另外德国战车过于精良,工艺过于复杂,在苏德战役中,由于战线长后方补给不及时,又恰逢雨季很多坦克出现了故障难以维修。 军队数量和质量
![]()
从质量上来讲,二战德军的战斗素质绝对高,但仅仅限于德军正规军,那些仆从国,盟军的军队就另当别论了,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苏联虽说当时正值军队肃反,质量上远不及德军,但是毕竟是在自家门口作战,但人数上绝对占优势,一个德国士兵打一个苏联士兵稳赢,那么对五个呢,十个呢?好虎架不住一群狼啊。 资源短缺
![]()
虽说德国横扫欧洲掠夺不少资源,但也远不及苏联的资源储备,况且当时一方面要维持欧洲各占领区的正常开销,还要做好防止英国反击的准备,还要扶持北非战场…顾此失彼,苏德战场上德军难免会遇到物资紧缺的情况,而苏联方面在确保远东边境上的日军不会再造次时,就可以安心对付德军了。
![]()
当然了,环境的恶劣也确实给德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不光是没有冬装,一些德军的装备都因为天气过于寒冷而不能使用,大大降低了德军的作战能力。 苏联的天时地利,最终成功阻击了德军,苏联入侵的失败也加快了希特勒纳粹党覆灭的脚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