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8283
- 精华
- 0
- 积分
- 22
- 马克
- 203
- 金币
- 39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12-1
- 最后登录
- 2020-4-1
2级:士官

- 注册时间
- 2014-12-1
|
马上注册,发帖爆料或参与评论,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很多时候,多事的人总是习惯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不知道别人经历过什么,就妄加议论,甚至在人前人后冷嘲热讽。这样的人,总是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高姿态去审视别人。拿着鼻孔看人的人,从来都不懂得换位思考。如若没有过感同身受,就永远都不要冷嘲热讽。
没发生在你身上
就别妄加评议
很多事情,没有亲身经历过,又不懂来龙去脉,就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见妄加评议。说白了,别人的经历和遇到的问题,要搁在你身上,你说不定也会像ta一样抉择。所以任何时候如果没有过感同身受,就绝不能随意指摘、冷嘲热讽。俗话常说,站着说话不腰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任何没有过感同身受的肆意指摘,都是在自说自话。总有一些人,习惯站在道德制高地上俯视别人。自己做不到的,可以轻易原谅;别人没有做到的,就极力喷口水。都说有共同经历的人,更能成为懂得彼此的知己。而从没有过感同身受的人,如若不懂,就不要多说什么。有时候,该沉默时沉默,也是种修养。
人与人相处,最难得凡事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想。如果不懂,就别到处大嘴巴批评别人。没有过感同身受,就选择保持缄默。大多时候都是祸从嘴出,刻薄的话,最是拉仇恨。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过法。求同存异,才是真理。
你可以不赞同
但至少要试着理解
《庄子﹒秋水》中的“濠梁之辩”,有经典对白: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这不是古人之间的诡辩,而是真理的洞见。纵观古今,都是如此:你又不是我,当然不能完全懂得或知道我的感受。说到底,自己的事,永远都轮不到别人不怀好意的插嘴。
有些时候,看不惯别人不是因为别人道德不行,而是因为自己的视角太狭隘。对待别人的事情,你可以善意表达不赞同的意见,但至少要试着理解别人的做法。如果自己没有到他人的那个境况,任何的指摘都只能算是空口白话。别人的私事,只要不损害他人利益,不有悖法律、道德,就没资格随意评论。
观点太过强势,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太缺乏包容心。不同不是过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憋在心里的烦心事和不为人知的忧愁。如果没有感同身受的经历,就不要任性、自我地非议。你可以不赞同,但至少要打开心扉,试着换位思考去理解。
所有的自以为是
都是浅薄无知
任何时候,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随意评判别人的一言一行的人,都是好事、无知之人。任性,放在自己身上,可以算是潇洒自在;但是,任性地针对别人,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就是自私。不负责任地出口伤人,事后却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说白了,都是不怀好意地惹事。
所有的自以为是,都是浅薄无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曾经的经历,现在的境遇,都是独一无二,因人而异。其实,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最傻。大多数人都习惯了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选择自动忽略别人的实际情况。不明白实际情况就随便地给意见和评论,都是只顾自己口头痛快,不为别人着想的自以为是。
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说话做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不能随意揣测,不负责任地说话。如果不够理解,没有过感同身受,就不能妄加评议。在别人的事情上自以为是,不算睿智,而是浅薄无知。
如果不是全面了解,没经历过别人的生活,不能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那么就不要指指点点,最好优雅地保持沉默。在别人的事情上,你可以保留不赞同的意见,但至少要试着设身处地地去理解。自以为是,大多时候都是因为浅薄无知。
|
来自安卓手机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