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S 228新型火箭动力飞机想象图 DFS 228新型火箭动力飞机: 1940 年初,德国滑翔机研究所(Deutsches Forschungsinstitut für Segelflug,以下简称 DFS)着手进行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达到超音速飞行。由于当时只有火箭发动机能够提供足够强劲的动力,为了突破音障,只有一条可行的办法:设计在高空飞行的新型火箭动力飞机。 由于 DFS 228 将在高空飞行,因此必须拥有增压座舱。最初时,为了减轻整机重量,DFS 原本准备给增压座舱采用木质材料。但木质增压舱在测试中难以承受巨大压力,出现了破裂情况,因此后来 DFS 还是把增压座舱改为了金属材料。而且,机头部分为双层结构,还采用了铝薄膜。 在 DFS 228 的设计方案中,对于飞行员的驾驶姿态产生过巨大变化。首架 DFS 228V1 原型机上采用的是常规飞行员的坐姿驾驶状态,但为了不影响机头部分的光滑外形以及提供给飞行员更良好的视野,第二架 DFS 228V2 原型机被改为了俯卧式驾驶姿态。DFS 转而将驾驶员座椅更换为一副可调节水平角度的卧板,飞行员可以俯卧于其上操控飞行。所有控制、供氧以及驾驶舱设备也从机头前部转移到机头后部于机身中部的挡板上,它们实际上起到了减小增压舱体积的作用,也有利于改善密封性。另外,机头部所有透明部件全部由双层树脂玻璃构成。两层之间有温暖的循环气流,以防止树脂玻璃结霜。 DFS 打算将计划分为 3 步走: 1)研制并测试增压座舱,以便解决飞行员能在高空状态下飞行并在紧急情况下逃生的问题; 2)进一步寻找出适合超音速飞行时的机翼后掠角度,DFS 此时已经获得了亨克尔(Heinkel)P.1068 设计方案,从中获取了多种有关后掠翼的资料数据; 3)结合以上两部分的研究成果,切实地研制出一种超音速飞机,计划命名为“DFS 346”。 真正致命的大问题出在发动机上。沃尔特 HWK 509A-1 或 HWK 509A-2 型火箭发动机仅仅只能维持很短的飞行时间,而且在极端高空和极低气温的情况下,火箭发动机的真空管会出现冻结现象。当然,德国人一直在继续开发新型火箭发动机,也许很快就会拥有以甲醇和氧气作为燃料的加热系统,能够在低温状态下稳定地工作。那样地话,DFS 228 的研制工作就会出现突破性进展,DFS 的原先的“3 步走”计划也许就能顺利地向第 2 步和第 3 步发展。但随着第三帝国的覆灭,这些都永远成为了泡影。 |